-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西方传统贸易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我国发展对外经贸事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在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部分同学们自己自学。
一、传统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传统贸易理论是在批判重商主义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绝对优势理论。
(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四)瑞典经济学家埃里·赫克歇尔在1919年发表的《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中提出要素禀赋理论。
(五)赫克歇尔的学生蒂尔·俄林在1993年出版的《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要素禀赋理论,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六)美国经济学家华西里?里昂惕夫的里昂惕夫之谜。
二、绝对成本论(Theory Of Absolute Costs)
(一)基本原理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成本的差异之上,如果外国供应的商品比本国制造的还便宜,那么最好用本国擅长生产的产品与之进行交换,而不要自己生产。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并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换,那么贸易双方都是可以获利的。
(二)举例说明
假设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和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假定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
两种产品,生产情况如表2-1(a)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对两国都有利。以表2-1(b)加以说明。假定分工后,英国以1单位毛呢交换葡萄牙1单位酒,则两国拥有产品状况如表2-1(c)。
表2—1(a):分工前
国家
酒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毛呢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英国
葡萄牙
1
1
120
80
1
1
70
110
表2—1(b):分工后
国家
酒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毛呢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英国
葡萄牙
2.375
190
2.7
190
表2—1(c):毛呢与葡萄酒交换结果
国家
酒产量(单位)
毛呢产量(单位)
英国
葡萄牙
1
1.375
1.7
1
从表2-1中可见,英、葡两国在分工的情况下,产量比分工前都提高了。通过国际贸易,两国人民的消费都增加了。
(三)主要内容
1、在有贸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两个国家都将本国的资源转移至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部门。
2、双方进行贸易,可以用本国劳动率高、成本低,也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换取本国劳动率低、成本高,处于劣势的产品。
3、双方进行贸易获利的源泉在于,由于国际专业化分工,双方都发挥了本国的绝对优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由于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之间存在着差异。
(四)绝对成本论的局限性
如果一国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生产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这时会不会发生国际贸易?如果发生国际贸易,那么处于劣势的国家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呢?对于这个问题,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没有提出,也没有回答。
三、比较成本(The0ry Of Comparative Costs)
(一)基本原理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的地位,但两者的不利程度必定有所不同,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劣势要少一些,即具有相对优势。如果一国利用这种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用其产品进行国际交换,进口劣势程度较大的产品,同样能从交换中获得利益。同理,两种产品的成本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优势程度较大的产品,进口优势程度较小的产品,从而可从交换中获利。
(二)举例说明
为了说明这个理论,李嘉图沿用了斯密的英国和葡萄牙的例子,但对条件作了一些变化,加以解释。
表2—2(a):分工前
表2—2(b):分工后
从表2—2种可见,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分工原则,葡萄牙应分工生产葡萄酒,英国应分工生产呢绒,然后,双方进行交换。分工的结果是,两国总的劳动量投入未增加,但两种产品的总产量增加了。两国进行交换,对双方均有好处,也就是说,双方都获得了比较利益。
(三)主要内容
1、在有贸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两个国家都将本国的资源转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