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神曲“忐忑”曲式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曲“忐忑”曲式分析

神曲《忐忑》曲式分析? 首先介绍这部作品的作曲者、演唱者龚琳娜的丈夫,Robert Zollitsch (b.1966, Munich, Germany),中文名“老锣”,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专家。他1986~1990年就读于柏林的艾斯勒音乐学院,1993年到上海音乐学院师从龚一先生学习古琴。在中国学习期间,Robert与上海的民族乐器演奏家合作组建了“高山流水”乐队,同年录制专辑《高山流水》。1995-2001年,Robert曾十几次去了内蒙古采风,为旅居德国的蒙族歌手乌仁娜创作了《在路上》、《草原》、《骆驼的脚步》等二十首具有蒙古音乐特色的歌曲,Robert组建的乌仁娜乐队不断的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巡回演出,并分别在德国和台湾出版了三张专辑。 【参考文献: Wikipedia, 百度百科】 然后说说这部作品。听完了全曲再看标题“忐忑”,很自然联想到20世纪著名作曲家Berio的作品Sequenza III (for voice)。Sequenza III是可以说是上世纪新人声主义的最重要的作品,它的独创性和艺术性几乎一直未被同类作品超越。这部杰作的具体情况在另一篇相关文章中介绍。这里要说的是,Sequenza III的开头的表情术语就是“非常紧张不安的嘀嘀咕咕”。这也许是一个巧合,也许是老锣有意所为。无论怎么说,《忐忑》使得新人声作品第一次在如此广阔的舞台上与最普通的听众见面,并且受到如此大范围的关注,这次“哗众”是相当成功的。 下面详细分析一下《忐忑》这部作品。 综述和结构: 作品为人声、笛子、笙、扬琴和大阮(就是大提琴了)而作,看做五声调式应该是E宫调式,但实际上这部作品的四声特性更为显著。 结构为类似变奏曲的三部曲式(到底叫什么^_^||),全曲222小节为以下分布:Intro(M.1-8),T(M.9-48),L(M.49-60),T1(M.61-73),L(M.74-88),T2(M.89-105),L(M.106-112),T3(M.113-135),T’ (M.136-167),Coda(M.168-222)。 全曲的核心音高素材是四音组4-23(12),主导节奏是由八分音符四音组以及其中三个音组成的xx?x 型节奏,这两者结合起来也就是贯穿全曲的动机。 经过笙和扬琴的和弦以和大阮的低音构成的前奏,E宫调上的主题由女声唱出,伴以笛子的对位声部和其他三件乐器的重复和弦。主题反复一次后,由四件乐器演奏两个小的半音化模进,进入主题的第一次演化,并完成转调。连接段比较有特点的是笙的切分和弦和半音化的装饰。主题的第二次发展以八分音符为主,但是四音组的音域变宽,结束时回到原调。主题第三次发展有女声、笛子和扬琴三声部的对位应答,调性又离开原调,整体音域比较宽广,而且节奏丰富,三声部交替极为热闹,是再现前的一个小高潮。主题再现时在其他乐器上增加了女声的旋律。尾声是一长段重复音型,虽然女声只有四个音,但是和声变得复杂化,加入了半音叠置,音域缓慢升高,最后再现了主题中的一个元素后以一个长音达到真正的高潮,而后回到原调上以宫音和羽音强奏结束。由于四/五声调式缺少不和谐音程,除了尾声故意加入了半音关系,乐曲的戏剧性只能通过力度,节奏,转调和音域来体现。 音高和旋律: 虽然这不是无调性作品,我们仍然采用音集的方法来分析音高逻辑。前面提到过,虽然乐曲是五声调式,但是以四音集合为中心。E宫调式是E #F G A B五个音,而引子中G出现的很少。虽然主题旋律一开始就用到,但G只是作为换音(EGDG)和经过音(EGA)出现,而伴奏依然只有剩下的E #F A B四个音,这四个音构成集合是4-23(12),音程向量为021030。G真正占有一席地位的是在主题的第二部分了,因为EGA被全部八分音符化,变成连续的EGAEGA……,这样G的地位就跟A和E平起平坐了。主题第二部分气氛趋于热烈,并且有离调的趋势,结束在同样的音集4-23(12),但是根音已经是B。反复一遍之后有了半音化进行,出现了两个四音组集合替,新的四音集合是B C E #F,即4-16,音程向量110121。 T1起句是四分音符的E G A 序列,是主题拉伸后的结果,而后半段是主题第二部分的原型。但是结束音B的和声发生了变化,新的四音集合出现了,B C #D G——4-19,音程向量101310。而乐段结束后,新的四音组在笙上通过切分节奏得到强调,而扬琴声部却有着相差半音的四度关系与之叠置,这构成了新的连接部,并预示着乐曲将有一些重要变化。通过一系列的变化,使得主题第二次发展起调比原调高五度,相当于在属调上。女声开始了跳跃性的八分音符,同样时长内的音域扩大,最后通过一串上行和下行结束这一部分,回到原调,进入第三次发展。这是伴奏声部出现了新的元素,女声的旋律中增加了长音,这个长音给其他声部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