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庄丽娥)自编 第1章补.docVIP

城市规划原理(庄丽娥)自编 第1章补.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城市型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历史有200万年,而建筑历史仅1万多年。从原始的生活状态到城市型居民点的形成,经过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时期。 一、前建筑活动 在整个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早期,是人类先祖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的时代,是人在与自然搏斗的同时也改造自己、最终使自己脱离动物的时代,这个过程是通过先祖们创造力的点点闪现而终于完成的。创造力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人类文化黎明前的朦胧黑暗中,它仿佛是天外的群星,闪烁着熠熠微光,催促着光明的到来。 在人类活动的最初阶段,人们利用自然存在之物作为自己的栖身之所。有的是自然存在的大树;有的是崖下凹入的空间;有的是天然形成的岩洞。再进一步,人类要开始自己动手来构筑居所,如人工构筑的“巢”、风篱、原始窝棚和原始窑洞。前者当然不能称之为“建筑”,后者也不过是对于前者的的模仿或改善。它们合在一起,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人类的前建筑活动。但是,在大树上构筑居巢,在平地架设风篱,在土崖侧挖掘窑洞,是人类进一步改造自然,独立地为自己营造掩蔽所的重要步骤。这一过程始于何时目前不可确知,但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则是可以肯定的。 二、建筑的产生与居民点的形成 大约距今一万年,在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交,原始社会经历了一场经济革命,称为新石器革命,原始农业的生产经济逐步取代了采集和渔猎的攫取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也使人们更有时间来从事这一费心劳力的工作。于是,比较固定的、从而也更加能激起人们热情的、按当时的标准来衡量的“正式”房屋就被催生出来了。 不过定居与农业的关系不一定是绝对的,此前的采集和渔猎经济以及以后的游牧经济,也可能有相对的定居。北京猿人的岩洞就是一个定居点。现代非洲布须曼人仍是采集和守猎部落,也有自己比较固定的村落。相反,最原始的火耕农业并不要求人们永远定居在一个地方。但采集和狩猎的定居点只具有基地的性质,而农业毕竟要求一定长的生产周期,随着耜耕逐步取代火耕,土地的使用年限延长了,长期定居也就越来越成为必要和可能。所以,从本质上说,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业和定居是联系在一起的,正式住房的出现是农业生产催化的果实。 这时的房屋按构筑方式主要可分为两种,即穴居(包括半穴居)和杆阑。 三、城市型居民点的形成 在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后,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产生了产品的交换,交换的场所逐渐固定,促使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些以商业及手工业为主要职能的居民点,这就是城市型居民点。 当然,城市型居民点要生存和发展,还必须具备其它的条件。如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以满足商品生产及其流通的要求。要有充足的淡水资源以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要有一定的政治组织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保证各方面社会生活的正常开展。 第二节、中国传统城市住宅及住宅区 一、我国传统民居概述 我国地域广大、幅员辽阔,各地由于自然材料、气候条件、营造技术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居住形式,这些居住形式按照不同的衡量尺度,可以分成十几二十种甚至数十种之多。中国民居的多样性,是世界建筑史中一个难得的现象。中国民居以其空间布局大致分为以下六种:即北方院落民居、南方院落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岭南客家集团民居、南方自由式民居和西北窑洞民居。以上六种形式除了自由式民居外,其它五种均属于规整式民居,可见,规整式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主流,其总的特点是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依照外实内虚、中轴对称的格局规整地布置建筑的各种用房。 院落在中国出现得很早。陕西岐山风雏村就有“有可能在武王灭商以前”的先周宫室(或宗庙)完整而十分成熟的两进四合院遗址。汉代民居规整式院落布局已很普遍,在明器和画像中屡见不鲜。在堕唐宋的壁画和卷轴画等作品中,院落民居也可不断见到,其中多数是前后串连二院。前院横长,是宅外到后院的过渡;后院方阔,是住宅的主体;大门和中门大都开在中轴线上。《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例大门开在全宅前左角,与北京现存明清四合院住宅完全一样。到了明清,规整式院落民居得到更普及和充分的发展。 二、北京四合院 北方规整式民居以北京四合院民居水平最高,也最为典型,是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北京四合院规模小的只有一院,多数有前(外)后(内)二院。外院横长,大门开在前左角即东南角,进入大门迎面在外院东厢房的山墙上用砖砌筑影壁一座,与大门组成一个小小的过渡空间。由此西转进入外院,大门之西正对民居中轴的南房称“倒座’,作客房,外院还有男仆室及厨房、厕所;由外院通过一座垂花门式的中门进入方阔的内院,内院即全宅的主院。北面正房称“堂”,大多为三间,遵守着明清朝廷“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的规定。正房开间和进深尺寸都较厢房为大,故体量最大。正房左右接的是耳房,居住着长辈。耳房前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