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之革命歌曲和初期音乐教育
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 其它声乐作品 1.推行社会改革的新教育思想的声乐作品:《西洋镜歌》、《自立立人歌》等。 2.为救亡抗日爱国斗争创作的声乐作品:《我们不买日本货》等。 器乐作品 钢琴小曲:1915年创作的《和平进行曲》 1917年创作的《偶成》etc. 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 赵元任音乐作品特点 1.三种不同的结构类型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2009年版,第102-103页。 2.对民族风格的音乐语言进行了大胆探索,注重歌词与曲调的结合及多声创作技法民族化,在创作中结合我国语言声韵和地方方言。 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 黎锦晖(1891-1967)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黎锦晖生于湖南湘潭,“黎氏八骏”之一。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1927年,他创办了“中华歌舞学校”,后又组建“中华歌舞团”。1929年组织“明月歌舞团”,并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931年,“明月歌舞团”并入联华影业公司。1949年后,他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1967年逝世于上海。 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 一、创作时间:20世纪20年代 二、主要形式: 1.儿童歌舞表演(篇幅短小,情节相对简单,完全没有说白),共24首。 2.儿童歌舞剧(篇幅稍大,有人物、情节,歌舞与说白相结合),共11部。 三、创作目的:配合当时“推广国语”的教育运动。 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 《可怜的秋香》由黎锦晖创作于1921年。作品以孩子的口吻,描写一个牧羊女孤苦伶仃的一生,寄寓着作者对旧时劳动人民悲苦生活的同情。 歌曲的旋律颇具儿童歌曲的语言特色,曲调内向、抒情,同时还带着思索和怜惜的意味。整首歌曲较接近于我国传统的民间小调,唱起来流畅婉转,亲切自然,颇为感人,同时还有较强的民族风格。 2.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上海国立音乐院始建于1927年11月,是中国第一所规模较大、制度比较健全的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它在传授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国立音乐院的创办人为蔡元培先生,他当时任职于南京国民政府,但他仍亲自兼任音乐院院长。曾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教务主任的萧友梅,因1927年军阀政府下令停办艺术院校而来到上海,担任国立音乐院教务主任,不久,他又出任代理院长。副教授朱英,讲师兼事务主任李恩科。教师有萧友梅(乐理、和声、音乐欣赏、作曲),朱英(琵琶,笛),李恩科(英文、合唱、视唱练),易韦斋(诗歌、国音等),陈承弼(小提琴),吴伯超(二胡,钢琴)。 2.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上海国立音专的学制和课程的设置,基本上仿照欧洲音乐院校的办学体制,其建院章程中提出“输入世界音乐,整理我国国乐”的宗旨。到1928年秋,设预科、本科、专修科等,专业有理论作曲、钢琴、管弦乐器、声乐、国乐等。教师大多是从欧美留学归国的音乐家。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建立到1949年,历经沧桑,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些坚持办学,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音乐家,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教师,为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本校分预科、本科、师范科、选科、研究班;设理论作曲、钢琴、 大提琴、小提琴、声乐、国乐六组。初级各生,入学后一年内不分组: (甲) 预科为本科之准备。 (乙)本科教授高级理论与技术,目的在养成音乐专门人才。 (丙)师范科为养成音乐师资而设。 (丁)选科专为对于音乐曾有研究,欲继续专攻一门而设。 (戊)研究班专为有志研究最高之音乐理论技术者而设。 2.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又字雪明,广东香山县石岐镇兴宁里人(今中山石岐区兴宁里人)。 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2.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萧友梅在音乐创作和音乐学方面也有显著成绩,音乐作品主要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1916,为中国第一部重奏作品),钢琴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及《问》、《五四纪念爱国歌》等100多首声乐作品,音乐学著作主要有《和声学》、《普通乐学》、《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阶概说》、《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等。 在国立音专办学中值得称赞的功绩有:教师队伍的建设,他在政府所给的不太宽裕的经费中,以最大的比例用做为教师自助,一批当时在上海的最好的中外音乐家均被聘为音专的教师,其中从事理论作曲教学的有黄自、李惟宁、陈洪、吴伯超、萧淑娴等人;从事声乐的有攸尚能、周淑安、赵梅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