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瑶医瑶药传承和发展(修改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瑶医瑶药传承和发展(修改稿)

浅谈瑶医瑶药文化 江华县瑶族医药学研究会会长 罗振习 二○一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打造神州瑶都品牌,构建健康和谐社会,大力宣传瑶医瑶药,弘扬古老民族文化。 瑶族先民在与自然环境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灿烂的瑶族医药文化。 今天,我们将掀开一个古老民族——瑶族,几千年的历史面纱,它蕴藏着深厚、神秘的瑶族医药文化历史,它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它具有悠久的瑶医瑶药文化历史,是一个分布较为广泛的跨境民族。千百年来,由于过去历代统治阶级执行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迫使瑶族先民进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迁徙频繁,过着艰苦的游耕生活。他们以深山老林为居,与毒蛇猛兽为邻。1949年以前,绝大多数瑶族地区都处于封闭自守的经济状态中,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较少,更没有中医或西医的传入。恶劣的地理、生活环境与病痛的侵袭,为了本民族的健康。繁衍,在长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疾病的斗争中,勤劳勇敢的瑶族同胞,利用瑶山盛产的动植物药资源,善于识别瑶山中的各种草、木的根、枝、花、果,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而闻名于世。 有关瑶族医药的记载,没有专门的典籍,更难于考查。我们只能从零星的古籍记载中了解到源远流长的瑶族药史。但是可以说:自有了瑶民族之时就形成了瑶医瑶药,它跟悠久的瑶族历史渊源相并存。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就是使用着既古老而又原始的源汁源味的瑶山鲜草药,根据疾病的发展与发展进行治疗,为瑶民们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贡献。 瑶药是以草木为主,《后汉书·南蛮传》书云:瑶族先民“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这是历史上最早记载瑶族利用草木为药的典籍。瑶族先民既然会利用木皮来绩衣服,以草实来染五色,那么肯定也会拿来“食”,拿来“敷”,拿来“洗”,拿来做药,这是非常值得考究的。 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称砂仁“今唯岭南泽间有之。”说的是瑶族先民服用砂仁以除瘴消暑助消化。作为瑶家一宝的灵香草,也多处见于宋代典籍中。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道:灵香草“唐人谓之玲玲香,亦谓玲子香”。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则记载了灵香草的生长条件、产地,泡制方法及销路,书中云:“瑶洞及静江、融州(今融安和大苗山),象州(今石龙),凡深山木阴沮洳之地,皆可种也”。并将种植所得的灵香草“熏以烟火而阴于之”,然后运往山外出售。灵香草可作药用,曾载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但距瑶族种植,利用灵香草至少迟150~200年。瑶族先民除用灵香草作香料、驱虫、驱蚊外,还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腹痛、腹泻、头痛、腰痛等疾病及避孕绝育。在周密的《齐东野语》中,有这样的记载:“方春时,瑶女数十,歌啸山谷,以寻药挑菜为事。”可见,在宋代瑶族先民用药已相当普遍。不仅习医之士,就是普通的平民妇女,都能“以寻药挑菜为事”。这充分说明瑶族医药的悠久历史。 到了清代,瑶医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瑶族长期以来,依深山以居,刀耕火种。以砂仁、芋、楠、漆、皮、藤为利,至地力竭,又徙他山”,“瑶族……善识草药,取之疗人疾,辄效”;“耕作之暇,入山采药,沿寨行医”。可见瑶族人民种植、利用草药的品种增多了,技术提高了,对各种草药的性味功能深入的认识,对临症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才能起到“取之疗人疾,辄效”的疗效。同时,已形成了一支专业或业余的医药队伍,扩大了行医范围。“沿寨行医”大大方便了群众,从而也推动了瑶医药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壮大医药队伍。 特殊环境造就的独特瑶族医药,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在瑶族民间,瑶族医药已形成自己的传统。她不仅广泛流传于民间瑶族医生中,还大量存在于民族风俗习惯之中,其内涵十分丰富,诊疗方法多彩独特。如在诊病方法上,除了采用望、闻、问、触并以问诊为主的方法外,常用的还有面诊、目诊、耳诊、舌诊、掌诊、足诊、甲诊、腹诊、药物诊等,总结出了风、锁、痘等病症名称。在治疗方法上,除了采用瑶山丰富的动植物药内服、外敷、外擦、药浴、,药挂、药佩、药熨、药灸、药垫等外,还常使用针灸、磁灸、骨灸、蛋灸、火灸、艾叶灸、打火罐、按摩、刮痧、挟捏痧、杉刺、阴阳火攻、熏洗、神火滚按、割治、针刺、陶针、植物刺等方法治疗疾病。治疗的病种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神经精神病科等。对于毒蛇伤害,跌打刀伤,风湿瘫痪及避孕绝育的治疗,也有许多特效良方。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瑶族先民对于一些特殊的人体生理及病因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用药,基本上都采用山区盛产的民族药(草药及动物药),并以鲜用及饮片为主、部分经特殊炮制后使用。其用药历史极其悠久,在实践中还根据药物的性味功能及所治疾病的特点总结出独具一格的“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等104种瑶医常用药。 瑶族人民长期居住在千里大瑶山之中,这里生长着茂密的各种植物与野生动物,更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