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两山最为有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州有两山最为有名

福州有两山最为有名:左旗右鼓。即旗山与鼓山,以鼓山为有名,所以我们便去了鼓山。 鼓山之名,源于其声。说每当风雨之时,此山作鼓声鸣,故名鼓山。远望鼓山,并无特别之处,只见得一座山,上面盖着层层的绿。但当车绕盘山公路而上,穿行于山间林木时,才会领略到这山里的乐趣。 公路通往山顶,不知道要绕多少个弯。遮天蔽日的古树形成一条幽深的通道,在某个转弯处消失,在转过弯后又重新开始。看来除了路上,山里是很少被人打扰的,因之鸟语不绝于耳,间或还可看到山鸡在路上觅食,见车驶来而从容避让,并无太多惊恐之意。夏日的福州已显闷热了,但这山间的路上却十分清凉,我们不禁打开车窗,尽情享受这自然的空气。 车到山顶,即是另一番景象。山上有江南名刹涌泉寺。通往寺院之石径,平整而清凉,其上辍撒些黄叶或落红,直叫人大发幽古之情。游人并不多,所以幽径更显空灵。脱下鞋拎在手上,拾级而行,自是别有一番风味。 寺院之山门是值得玩味一番的。传说有一代长老法号净空,故在山门上作对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佛家之语,发人深思,真是超凡脱俗的妙对! 寺院也是传统的样式,有这殿那殿的,但据说这寺有三件宝贝:一是康熙大帝亲题的涌泉寺招牌;二是寺前一对千佛陶塔;三是寺后一件乌木制成的香案。为何是宝呢?因康熙帝是不轻易题字的,不似乾隆那样四处留墨,因此题一件就是宝了;而此一对陶塔呢,虽然不高,但是每一层都有一些小门洞,每一门洞里均端坐佛像一尊,共有千尊,故名千佛塔,且为陶制,此塔为绝世仅存,自然是宝了;至于这乌木香案,则有些年头了,用硬可比铁的乌木制成,放到水里不象一般的木头浮于水上,而是沉于水下,足以令人称奇,当然也就是宝了。寺内还藏有大量血经,乃是古代僧人为了表明对佛的追随,用自己的鲜血写就的。而且写之前,须斋戒三年,连盐都不得进食。年代久远,这些经文都变成了暗红色。 寺东走一段险路,则到一景名叫喝(音鹤)水岩。这有个说法:相传900多年前,涌泉寺祖师神晏法师在此诵经,嫌洞下涧水喧哗,便大喝一声把流水止住。从此,涧水改道从东侧半山观音阁石壁涌出,原来的溪涧也就干涸了。喝水岩中间为一深涧,只是果真无水。涧两侧之石壁如刀劈斧砍般表面光滑,危然直立。于是,这给历代文人们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来写写划划——这就是福州摩崖石刻。自宋代以来,一直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墨迹,后来数量众多,竟然荟聚了各类字体的石刻两百余段,就被称为“东南碑林”了。直心痒得冰寒也想上去刻一把,只是怕担了“破坏文物”的罪名,再加上也没有练就可以直接在石上写字的铁指神功,所以只好作罢。 山间的险路有时仅宽尺许,两侧若非石壁突兀,即是老树垂枝,再么古藤葳蕤,或异花吐芳。总之变化无穷,扑朔迷离。在一险要处,还筑有空中楼阁。这倒是冰寒自己取的名字,何哉?因其在绝壁之侧,仅内侧筑于石上,而外侧有如一鹰翅凌空伸出,其势险也,其气大也,其意佳也,称之为空中楼阁,想是不过分的。 最令我难忘之物是从喝水岩回来的一顿饭菜。进食之所在涌泉寺山门进去不远的放生池边之素食馆。馆内摆设甚是平常,但饭菜颇有特色——全是素食,调制亦用素油。在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僧人的待遇——尤其是嘴巴的待遇并非很差。虽然是素食,但千万不要以为只有青菜胡萝卜之类,那就大错特错了。首先有各色山上的蘑菇(这可是好东西!低脂高蛋白,有利肠胃,还可减肥养颜!),吃来滑嫩爽口。然后是各种颜色和形状的豆制品。乍一看,还以为是吃上贝壳蛏子了呢!没想到入口才知非也,原来是用豆子做的仿制品,形状倒是象极了真的蛏子及贝壳,倒是取了名字叫素蛏、素贝。看来和尚也是馋荤的,并且可以找到合适的替代品而且味道还不差,至于其它,尚有笋、菜之类。这餐饭的确是别有风味。 很难得那里还有四川的茶师,拿着极长嘴的大茶壶泡出香醇的茶来。饭罢,便坐到户外阳台上喝茶。此时阳光正藏于树后而未直射阳台,清风掠着香樟和枇杷的叶子送来沙沙的轻响;对面一颗不知名的老树上生着些兰花(此又为鼓山之一特色景观),影子投进下面绿绿的放生池里。隔了池,是台阶,通往寺院,那边香火缭绕,僧人们诵经的声音就随着这香火有些虚缈地飘啊飘地散入林间……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