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正晌午时说话_谁也没有家_一九七七年杨联升回国记_葛兆光题库.docx

_正晌午时说话_谁也没有家_一九七七年杨联升回国记_葛兆光题库.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 九 七 七 年 杨 联 陞 回 国 记 谁 也 没 有 家 」 「 正 晌 午 时 说 话 , 葛 兆 光 一九七七年夏天, 在哈佛大学已经教了近三十年书的杨联 陞 ,( 一九一四 — 一九九○ ) 收拾行李准备回北京探亲 。 尽管这已经不是 他第一次回北京, 文革”中的一九七四年,他就已经回来过了。但“ 不知为什么, 临行前, 他心底仍有隐隐的不安。 这也难怪, 他患精 神毛病好多年了, 近二十年前发作的时候, 曾经被送往精神病院, 甚至还被锁链绑手脚, 靠电击治疗。 虽然此后病情稍好, 但在临行 前,他的日记中仍反复出现“心情不佳” 一九七七年六月五日)的字样。( 他不断做噩梦, 在梦中“ 大呼‘ 我要死了 ’ ( 一九七七年六月十二日 )”。 在抑郁的心情中, 为了兑换旅行支票的事情, 又和夫人反复争吵。 在日记里他写道 : 此次旅行,因不可料之情形太多,实不能无戒心“ …… 在大陆, 李 ) 光璧逝去, 周 ) 一良已不在原位( 任太太信 ) 家,(( 人失和,种种令人不快之事。近日每晚半夜后皆服 Lilenur,仍不免 有心焦之梦, 此情郁郁, 无人可语, 语亦无人真解也。 ( 一九七七年” 六月五日 ) 心底尽管不安, 但他决心仍然要回北京, 因为年迈的老母亲和 一双子女都在那里。 — 161 一 说起来,杨联陞先生的心病,实在是由来已久。 二○○九年秋天, 在我访问杨联 陞 后半生始终生活的美国哈佛 大学时, 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看到哈佛燕京图书馆目录中有杨联 陞 日记。 据说, 这份日记之所以保存在这里, 是因为杨联 陞 在哈佛的 同事陆蕙风先生, 本来打算写杨联 陞 传记, 便把捐赠给台湾“ 中研 院 ” 的日记全部复印了一份, 按年分装为四十几册。 可惜的是, 陆 蕙风后来离开了哈佛东亚系, 兴趣转移, 传记的撰写和出版当然就 落空了,这些日记也就静静地锁在哈燕社图书馆的另一处藏书地点, 直到这一年秋天, 我请马小鹤先生帮着调出来之前, 似乎关注的人 并不多。 日记有四十多册, 从杨联 陞 在哈佛读书之后的一九四四年开始。 在那个时候,看得出来他的心情还不错,日记上的字迹也相当清秀, 他在哈佛大学一面听课念德文, 一面泛览杂看, 攒了一肚皮杂学。 在那里的生活似乎很舒适,他帮着编写中文文法,代陈观胜上上课, 闲来便看看书,如黑田源次的 日本绘画所受西洋画之影响》 一九四四《( 、《,年二月六日 ) 陈寅恪的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 一九四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 也看看电影看看戏, 时时还打打麻将, 在那里和吴于瑾( 保安 ) 张、 隆延、 刘广京、 王伊同等人来来往往, 也经常与当时在美国的胡适 见面聊天, 或写信讨论学问, 看来过得很轻松。 不过, 就在这年一 月十一日的日记中,记有“夜寝不安,乱梦颠倒” 十三日的日记又, 说“夜寝不安” 三月二十六日的日记最后,又记下一句“乱梦颠倒”,, 似乎预示了什么。 从后来的日记看, 这种夜间乱梦颠倒的噩运, 似乎一直在纠缠 着他,让他始终处在一种紧张和不安之中。 杨联 陞 的心病, 当然有很多原因。 不过从他自身的原因说, 一 半儿来自他自期太高, 涉足的领域也太广, 把自己弄得很苦。 虽然 162 表面上看,他并不很高调,他不像何炳棣,何炳棣与他煮酒论英雄, 会自负“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而他则敬谢不敏,绝不敢接这个, 话题。 不过, 他心里其实自负得很, 总觉得洋人的中国学问有限, 中国学者的国际视野不足。 但是, 另一半儿也许来自他在异国却做 本国学问,又毕竟在洋人地盘上讨生活,正常言所谓“人在矮檐下, 不得不低头” 这让他常常感到很憋屈和苦闷。不要说他,就连在中。 国地位有如“ 文艺复兴之父 ” 的胡适也觉得压抑, 一九五五年十二 月十九日胡适曾经给赵元任写信说, 他自己这几年不在美国教书, “一面是许多所谓‘汉学’ ‘支那学’家总有点怕我们打入他们的圈、 子里去,一面是这种人在政治上又往往是 前进’分子,气味也不合”‘。 所以胡适不得不“退避三舍” 更何况杨联陞。其实,杨联陞心底里, 对研究中国的洋学者并不很买账,后来享有盛名的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 ) 那时他就有些瞧不起 , 当他听到费正清推崇史华慈 , 不 惜大言欺人,竟称渠为佛教史专家,又称其学力过于 Reischauer (按: 就很不以为然,对费正清“好用权术”很是警惕,”即赖肖尔 ) 的时候 , 在日记中告诫自己“与之相处,真需小心也” 一九五五年二月十八日)。( 二 本来, 在一九四六年初他以《 晋书食货志译注 》 拿到哈佛大学 博士学位不久, 先是有浙大张其昀( 晓峰 ) 的聘约, 后又得到傅斯 年和胡适到史语所任职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