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讲资料: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块二:中学课程.doc

串讲资料: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块二:中学课程.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串讲资料: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块二:中学课程

模块二:中学课程: 1.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 课程论是指研究学校课程设置体系和内容结构的理论。1918 年,美国学者博比特的《课程》 一书出版,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诞生;1950 年,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出版,标志着课程理论研究的系统展开。 (1).学科中心课程论(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 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2).活动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认为传统的学科课程论不能照顾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 提出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思想、态度和思维方法。 (3).社会中心课程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 动,重视道德教育和社会权威的作用。 2.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1).课程内涵: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2).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依据不同标准,课程的分类不同 根据课程所涉及的课程内容的综合程度,即是单门学科还是多门学科,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注:分科课程又称学科课程) 从课程的组织方式看,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从课程设置形式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以课程的表现形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为依据: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分科课程:它是由一系列各自具有独立体系、彼此缺乏相互联系的科目组成的课程。 分科课程的特征:注重课程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学术性和专业性,有利于组织教学和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性,易忽视学生生活实际,学科知识缺乏联系性。 综合课程:是一种主张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而成为一门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综合课程的优点: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 综合课程减少了课程的门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综合课程从生活、社会的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课程:也叫生活课程或经验课程。是指从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出发,把课程编排得同 生活经验的发展顺序相一致,并偏重于使儿童掌握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知识,让学生从“做”中学, 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活动课程的特征是:①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②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③以儿童的活动为中 心;④采取综合作业的组织形式。优点是重视儿童的兴趣,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缺点是儿童学习的 知识不系统。这种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 发的课程。 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 差异而开发的课程。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 国家课程的特征:它体现国家的意志。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 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的学 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 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 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已往国家课程倍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的开发。新课程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 样既能保证国家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又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办学条件和不同办学模式 的需要。 显性课程: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或者 说是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 显性课程的特征:有目的、有计划。计划性是区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隐性课程: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可以这样描述) 隐性课程的特征: ①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 ②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③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 ④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识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