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说命》上篇解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华简《说命》上篇解析.doc

清华简《说命》上篇解析 子居 近日得以看到《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一书,其中的《说命》三篇,因属于先秦《书》系篇章,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此点李学勤先生已于该篇的说明部分作了介绍。笔者此文,则仅是在李学勤先生的释读、注释与网上所见诸网友的文章讨论基础上,略陈己见,以就教于博雅学人。 《说命》上 惟殷王赐说于天,用为佚仲使人。王命厥百工向,以货徇求说于邑人。惟射人得说于傅岩,厥俾繃弓,绅[弓串]辟矢。说方筑城,縢降庸力,厥说之状,鹃肩如惟。王乃讯说曰:“帝繄尔以畀余,繄非?”说乃曰:“惟,帝以余畀尔,尔左执朕袂,尔右稽首。”王曰:“亶然。”天乃命说伐佚仲。佚仲是生子,生二戊豕,佚仲卜曰:“我其杀之?我其已,勿杀?”勿杀是吉。佚仲违卜,乃杀一豕。说于郼伐佚仲,一豕乃[睿见],保以逝。乃践,邑人皆从。一豕随仲之自行,是为赤[孚攵]之戎。其惟说邑,在北海之州,是惟员土。说来,自从事于殷,王用命说为公。 整理者指出:“殷王,词见《书·无逸》,在此指高宗武丁,句云武丁受天之赐,与《书·禹贡》‘禹锡玄圭’同例。”所说是,“惟殷王赐说于天”即是“天赐说于殷王”,这里称“天”而不称“帝”,当是殷遗民受周文化影响的缘故,由以下文武丁与傅说的对话可见,此处的“天赐”就相当于“帝赐”。 “用为佚仲使人”之“用”,原字作“甬”,整理者读为“庸”,似不必,此字直接读为“用”即可。“使人”本就是“庸役之人”,因此前“甬”字若仍读为“庸”而解作庸役,似于文意略显重复。“佚仲”,整理者读为“失仲”,其人盖为“佚”地的诸侯,如《逸周书·世俘》所称“佚侯”者。 “王命厥百工向,以货徇求说于邑人”句,整理者言:“向,原作‘’,楚文字习见,读为像,指画像。货,《说文》:‘财也。’《书序》:‘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国语·楚语上》:‘如是而又使以象梦旁求四方之贤’,与简文有异。”此句可见清华简《说命》与各传世文献所引《说命》版本大有差别,文字上亦颇有不同。类似情况,可参考清华简《金縢》与《尚书》传世文本中《金縢》篇之差异。 徇,原字作“旬”,整理者读为“徇”,甚是。据《说文·??部》:“夐,【漢 典?】营求也。从??,从人在穴上。《商书》曰:‘高宗梦得说,使百工夐求,得之傅巗。’”其文盖与《书序》同源。《字汇》:“夐,呼眩切,音绚。”由此可知,《说文》之“夐”即对应清华简此句的“旬”。《史记·项羽本纪》:“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索隐》引崔浩曰:“徇,营也。”《后汉书·崔駰传》:“游不伦党,苟以徇己,汗血竞时,利合而友。”李贤注:“徇,营也。”《文选·左思〈吴都赋〉》:“徇蹲鸱之沃,则以为世济阳九。”刘逵注:“徇,营也。亡身从物曰徇,夸物示人亦曰徇。”《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徇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张铣注:“徇,求也。”据此不难知道,清华简之“徇求”即《书序》之“营求”。徇为真部字,营为耕部字,而“夐”字于《广韵》恰有“许县切”、“休正切”两读。因此,清华简《说命》与传世《书序》所体现的,也就是春秋至战国之际由真部分化出耕部的变化情况。 此段内容,《国语·楚语上》则作:“昔殷武丁能耸其德,至于神明,以入于河,自河徂亳,于是乎三年,默以思道。卿士患之,曰:‘王言以出令也,若不言,是无所禀令也。’武丁于是作书,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类,兹故不言。’如是而又使以象梦旁求四方之贤,得傅说以来,升以为公,而使朝夕规谏,曰:‘若金,用女作砺。若津水,用女作舟。若天旱,用女作霖雨。启乃心,沃朕心。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若跣不视地,厥足用伤。’若武丁之神明也,其圣之睿广也,其智之不疚也,犹自谓未乂,故三年默以思道。既得道,犹不敢专制,使以象旁求圣人。既得以为辅,又恐其荒失遗忘,故使朝夕规诲箴谏,曰:‘必交修余,无余弃也。’”将其与《周书·无逸》的“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年有九年。”及《吕氏春秋·重言》之“高宗,天子也,即位谅暗,三年不言。卿大夫恐惧,患之。高宗乃言曰:‘以余一人正四方,余唯恐言之不类也,兹故不言。’”比较一下,则可以确定,原《书》系篇章中必有“高宗谅阴”故事在《说命》之前。在《论语·宪问》中还有“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类似的问答又见于《礼记?檀弓》:“子张问曰:‘书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讙。有诸?’仲尼曰:‘胡为其不然也,古者天子崩,王世子听于冢宰三年。’”及《礼记·坊记》:“高宗云:‘三年其惟不言,言乃讙。’”《礼记·丧服四制》:“书曰:高宗谅闇,三年不言。”旧说多以为是引《尚书·无逸》之文,但由今所见前引文献可知,当不排除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