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3年镇江现场导游.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镇江现场导游

铜殿、无梁殿 铜殿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整个铜殿的构建都是用模子浇铸而成,四百多年来,铜殿内外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铜殿已改成砖木结构。无梁殿在铜殿左右各一座,左无梁殿题“妙吉祥菩萨”,就是民间常说的“文殊菩萨”,右无梁殿题“普贤王菩萨”。隆昌寺的无梁殿,小巧玲珑,雕刻精致,建筑风格古朴。殿身平面为长方形,长7.6米,宽5.6米,均为单檐歇山瓯瓦顶双层阁楼式。它们是古代砖石建筑的艺术杰作,也是隆昌寺最有价值的古代建筑。 4、拜经堂、龙池 拜经台又名晒经台、会君台。上有巨石如台,相传是梁武帝会见宝誌处。民国时,张治中将军曾在此著文追述民国21年(1932)上海“一二八”之役,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 龙池虽不大,水却很深,大旱之年也不会干枯,池中有一种有鳞、背黑腹红、尾巴很长的小动物,常人认为是蜥蜴,寺内僧人却说叫它们龙子,所以把池子也称作“龙池”。 5、宝华玉兰园 宝华山的玉兰为特有珍稀树种,属亚热带地带性植物,在春寒料峭中先花后叶,花大如莲,花瓣白色。1932年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郑万钧来宝华山考察时发现了它,此树至1980年仅剩母株26株,近年来在人工精心采种、培育下,已有苗木33780株。 南山风景区 1、景区概况: 南郊风景名胜区位于镇江市南约2.5公里,国家森林公园。这里山峦起伏,重重叠叠,茂林修竹,郁郁葱葱,人文景观,闪闪烁烁,最能代表镇江城市山林的特色。南朝以来,这里一直是深山藏古寺,有招隐寺、竹林寺、鹤林寺等著名寺庙都是建于东晋。这里文人云集,高士归隐,画师流连,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内涵和佛教资料遗存最丰富的地方。东晋末年艺术家戴颙、梁朝太子萧统、北宋四家之一米芾,都留下了重要的历史遗迹。这里景观四季,有泉可饮 有洞可探、有鸣可听、,尤以“鹤林烟雨”和“招隐红叶”为其特色。历史上南郊屡遭劫难,太平天国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都曾经理战火,解放前为国民党军队驻扎。1979年筹建南郊公园,1985年成立南郊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现为南郊风景名胜管委会,国家4A级景区。 2、文苑景区 文苑是南山景区开发的一个新景点,占地8公顷。以纪念我国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及其文学评论巨著《文心雕龙》为主题,同时展示镇江古今科技文化名人的风采,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可谓独树一帜,体现了“城市山林”的意趣。文苑以文心阁为中心,又有雕龙池、知音亭相得益彰,苑内香樟成林、假山重叠,竹径通幽,有机的统一成一个整体,处处充溢着诗情画意,整座文苑虽为人工,却宛如天成,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原籍山东莒县,世居京口。南朝初任东宫通事舍人。后开始撰著《文心雕龙》,约公元(501年)《文心雕龙》50篇写成。是我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文学理论巨著。 学苑轩、赵声墓 学苑轩是亭廊结合的半环形建筑。这里是园内最大的建筑群。廊亭内以艺术形式展示了镇江科技、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五十多位名人形象及其成就。赵声(1881-1911)字伯先,丹徒大港人,1909年与黄兴共谋广州起义,因起义失败,赵声感愤成疾,逝于香港。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后追赠赵声为“上将军”,赵伯先墓建于1912年,1967年毁,198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由省里拨专款重点修复,除石像外,基本恢复原貌。 3、竹林景区 竹林寺又名夹山禅院,建于东晋。因四周修竹环抱,故名竹林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南巡时,曾留住竹林寺,并亲题寺匾。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军队烧毁部分,“文革”中破坏殆尽,1981年部分修复。金刚殿即天王殿,为竹林寺山门,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35)1981年落地翻建,门额上嵌有“竹林禅寺”石刻。林公泉为明代林皋法师开凿,故此名。相传林皋一竹笕引水入釜,烹以待客。1982年整修,每当雨后听泉,石缝中滴漏之声如罄。挹江亭位于林公泉后山崖上,1982年重建,登亭北望,大江如练,故名“挹江”。 4、招隐景区 招隐寺位于南郊招隐山中,景区大门,招隐山原名兽窟山,因东晋末年艺术家戴颙隐居山中,所以又叫“招隐山”、“戴公山”。南朝(423)昙度禅师创建寺庙于山巅。戴颙病逝后,其女舍宅为寺,故称招隐寺。招隐红叶景色优美,清代镇江著名诗人鲍之钟赋诗赞道:“灿烂红叶深浅红,楼台如在万花丛”。 招隐坊 招隐坊初建于明代(1613)年,清道光(1840)年再建,民国时期维修过,1981年重竖,山门为三门四柱冲天式,上刻两块横匾和两幅楹联。(楹联必须掌握内容含义)。 读书台、增华阁 读书台位于招隐山腹,始建于南朝(520)年,远在山顶狮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