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课件2.ppt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灰尘和苍蝇也进来了” 在信息时代,信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各类信息纷繁,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特别是随着信息产业、电子产业的迅速崛起,它使信息传播途径、速度、范围、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信息目不暇接,扑朔迷离。 中央电视台资深主持人邢质斌在厂家制作的电视专题片里向人们推荐一种减肥腰带,惹得许多爱美女性兴冲冲花钱购买,最后却因为没有效果而引来投诉,搞得邢质斌异常尴尬,不得不出来解释缘由。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 由著名主持人文清代言、治疗近视的医疗器械的“眼保姆”,在广告中含有大量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同时还声称“产品销售现场场面壮观、多家护眼中心产品断货”等,夸大其辞广告语,因涉嫌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被北京市工商局曝光。   “为了祝贺2008年短信费用破50亿元,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正在向用户赠送话费,只要把此消息转发10户,就能获赠49元话费,我已经获得了赠送的话费。” “您好,这里是中国移动客户服务热线,由于我们工作失误,您的电话这几个月多收了437元,如确认退费请按……” “爸妈,我出事了,警察在抓我,现在外身无分文,请速存五千元到我朋友的邮政户上萧何。为了安全千万不要联系我。” ········· 不止是电视,还有手机、计算机网络等等各种媒体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向我们提供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么,面对无所不在的信息诱惑,我们应当如何对获得的信息的价值进行鉴别和评价呢? 思考 微波炉充值说 “我昨天把公交卡放进微波炉里,加盐3克,糖3克,鸡精少许,酱油少许,淀粉勾芡,待凉后放进滚油炸成金黄色。结果今天一看,你猜怎么着,变成中国银行的金卡了。” 用日常所掌握的科学常识鉴别和评价信息: 一.“这条信息是真实的吗?” 要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首先要判断信息是不是真实的。我们先来探讨第一个问题。请看案例并思考问题。 案例1 李明平时喜欢上网,一天他无意进入一个国外网站,该网站介绍说,如果接受它发过来的带有广告内容的电子邮件,上网就可以免费. 李明在网站上登记时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地址,电子邮件等个人资料,没过几天,他收到一封来处国处的航空信件,说他中了23万元大奖,只要他立即电汇150元的手续费,两天内就可以将现金送到他手上. 李明将信将疑,到银行咨询,银行职员告知他,最近到银行办理这种汇款的人特别多,怀疑这有可能是国际诈骗,目的就是为诈骗这一定数量的手续费,于是,李明报了警,公安局通过跟踪调查,发现所有把钱汇出去的网民,均没有获得相应的大奖. 序号 问题 分析 1 2 3 4 5 6 李明从哪里获得中奖信息?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为什么? 该中奖信息本身有没有可疑之处? 李明问银行,银行提供的信息(可能是国际诈骗)是否可靠? 为什么公安机关下的结论(这是一起国际诈骗事件)可信? 除了公安机关跟踪调查,还有什么可以辨别该中奖信息的真伪吗? 李明在网上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地址等资料,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 (有公章吗?有地址吗?打电话有人接吗?可以找到该公司吗?)信息的要素是否齐全? (免费上网?中奖?两者的关系?150元可以从奖金里面扣?) 从侧面了解,不失偏颇,旁观者清 (通过权威部门考证)信息来自权威部门 (等看别人寄钱后看有没有奖金寄来,或看朋友里面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与同类信息比较 不要这样做,原因:怕别有居心的人利用,冒名诽谤……… 案例2 2004年3月15日,家住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长征中路的杨先生的手机收到一条喜人的信息:台湾某公司举行全国手机号码“幸运星”活动,恭喜你已中现金3.6万元,收到信息请速与某某联系。杨先生风趣地说,这部手机号“运气”特好,这个月“中”这样的“大奖”已有6次了。 案例3:假大学通知书屡屡得逞 卖假大学录取通知书骗款百万   来自河南郑州市的李朝,今年34岁,自称曾经在郑州大学读了两年书后辍学。李朝以能办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为名,在厦门招摇撞骗,11名望子成龙的高考落榜生家长竟信以为真,纷纷上当受骗。昨日,骗取112万元的李朝被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20万元。 (相关记者和部分受骗家长的对话) 记者:你先前认识温某吗,事后怎么没有去学校询问是否有这类招生呢? 江苏常州家长:与温某就只一面之缘,但听说能将我小孩弄进江西财大读一本,也就没有去怀疑那么多。 随后,记者又和其他几位来自山东、湖北等地的受骗家长联系,得到的答案都是不了解对方,因急着把小孩就读问题解决,而没有去仔细调查,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