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名石油老兵的管道情怀-管道局老领导朱洪昌口述第一次管道建设高潮
一名石油老兵的管道情怀
——管道局老领导朱洪昌口述第一次管道建设高潮
新闻中心记者 李程
站在全国油气管道网分布图前,我们总会被那些如同血脉一般延伸到全国各地的管道所震撼。在这一片“枝繁叶茂”的背后,有许多如璀璨繁星般的人物,其中一位就是与“铁人”王进喜并肩工作过,同时被树立为大庆会战“五面红旗”之一的朱洪昌。
时光的车轮悠悠转过几十载,那些为振兴中国工业发展而聚集在一起的意气风发的青年,早已两鬓斑白。81岁高龄的朱洪昌常会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人、那些事,仿佛就在昨天……
这个副指挥当得有点儿“突然”
1970年的中国,工业生产步履维艰,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告急!全国能源严重短缺,抚顺三个炼油厂因供油不足陷入半瘫痪状态!
告急!大庆石油工人们费尽力气开采出来的石油,因为铁路运输紧张,运输不出去,不得不关停数百口油井!
告急!国家多个领域因为燃料供应不足,亮起了红灯!
7月的一天,时任洛阳一公司革委会主任的朱洪昌,接到了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唐克的电话。
“朱洪昌,你马上到沈阳来一趟。”
“去沈阳?唐部长,我现在正在南京考察。”
“这边有个工作需要你配合,你来了就知道了。”
听出电话那头焦急的声音,一向服从组织命令的朱洪昌还来不及交接手上的工作,便背起挎包,登上了开往沈阳的火车。
“你马上到长春去,他们在那开会,就等你了!”刚下火车的朱洪昌接到命令,又一次登上了北上的列车。
到达指定地点,门被推开的那一刻,朱洪昌发现会场里坐满了人。很明显,这个会已经开半天了。
看见朱洪昌走进来,燃化部副部长张文彬激动地站起来,“同志们,咱们的朱洪昌副指挥来了!”
直到这时,朱洪昌才知道自己是被调到这里来当工程副指挥的,而这个工程就是日后著名的、为中国管道发展奠定基础的“八三”工程。
轰轰烈烈的大会战由此开始……
八三会战时期,物资匮乏,技术相对落后,缺乏机械设备,运管靠牛车,挖沟靠人力,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可是来自东北、西北、西南的会战大军,只讲奉献,不讲条件,施工现场到处红旗飘扬,看到的是激情满怀的军民,听到的是喧嚣鼎沸的劳动号子。
朱洪昌虽然自觉这个副指挥当得有些“莫名其妙”,可是,走马上任后的他做起工作来可一点都不含糊。
“朱指挥,快看看这是怎么回事,打压打不上去啊!”一脸焦急的工人把朱洪昌拉到现场,询求解决办法。
经验丰富的朱洪昌很快就“诊断”出,这是阀门泄漏导致的试压失败。可是,工期如此紧张,已经没有时间再进行泄压泄水了,怎么办?
朱洪昌略皱了下眉头,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便跳到了积满水的管沟里。
水压冲得朱洪昌站都站不住,跟着他一起跳下来的年轻人中,有一个人竟被水压冲出了一米多远。
阀门泄漏的问题解决了,全身湿透的朱洪昌终于松了一口气。
“那时候的施工就是这样的,技术落后、机械设备缺乏,但是我们有激情,我们团结协作,我们向着同一个目标奋斗。”每当朱洪昌回想起那段历史,总会这样有感而发。
石油标兵“挨批”了
正当东北管网紧张建设之时,筹备成立统一建设和管理管道的职能机关——管道局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有着丰富的党组织工作经验的何承华与石油标兵朱洪昌携手拉起了管道局远航的风帆。
万事开头难。摆在何承华和朱洪昌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选址。
何承华和朱洪昌首先将地址选在了秦皇岛的一个油库附近,但是经过实地考察,他们发现这个地方距市中心较远,而且交通不便,于是这个计划被否定了。
不久后,他们选定的第二个地址——秦皇岛附近的一个海边,又因为该地被划为秦皇岛市的整体规划中,而不得不被迫放弃。
如何在北京周边找到适合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成为困扰何承华和朱洪昌的最大难题。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5月的一天,河北省军区副司令伍银德无意中提起的一个地名——廊坊镇。
“廊坊镇地处京津中间,虽然确实有些荒芜,但是镇上有火车站,交通还是很便利的。”何承华和朱洪昌对建址在廊坊表示了肯定。
上世纪七十年代,廊坊正在进行城市规划,要求建设楼房代替平房和移动板房。这个规划正合了朱洪昌的心意。管道工人的居住条件实在太艰苦了,那时候,管道局已经“落户”廊坊好几年了,可工人们还居住在移动板房里。廊坊春秋季节沙尘严重,只要一刮风,屋里屋外全是黄沙。
管道局一区的房子建好了,可石油标兵朱洪昌却“挨批”了。
“朱局长,现在大庆都在‘干打垒’,你来了廊坊却盖大高楼,这合适吗?”每次朱洪昌到部里开会,部领导总会因为这个事情说他几句。
一次,焦力人副部长到管道局考察,朱洪昌灵机一动,把焦力人请到了自己租住的小平房里。看见管道局的同志们居住在这么简易的房子里,焦力人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从那以后,部里再也没有领导因为建房的事情批评朱洪昌了。
“现如今,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