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和理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章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和理论 §1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 1.1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纸币本位制度下固定汇率制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价格机制 收入机制 利率机制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1)金本位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价格-铸币机制又称为“价格-现金流机制或货币-价格机制”,由英国经济学家休谟(David Hume)1752年提出。 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机制三原则)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 金币可以自由兑换 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入和输出 隐含假定:货币的成色不变 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2)纸币本位制度下固定汇率制 价格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对外支付增加-货币供给减少-物价水平下降-进口需求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改善 国际收支顺差-对外支付下降-货币供给增加-物价水平上升-进口需求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收支恶化 以贸易收支为核心,排除资本流入流出的影响 收入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对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贸易收支改善 国际收支顺差-对外支付下降-国民收入增加-社会总需求上升-进口需求上升-贸易收支恶化 以贸易收支为核心,排除资本流入流出的影响 利率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短期金融资产收益率上升-资金流入-国际收支改善 国际收支顺差-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短期金融资产收益率下降-资金流出-国际收支恶化 以短期资金流动与国际贸易收支为核心,排除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 财政政策 当国际收支逆差严重时,政府可以缩减财政预算,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紧缩通货,降低国内物价,增强出口商品竞争力,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出口补贴、出口奖励、进出口关税调节 货币政策 改变货币供应量和调节利率 汇率政策 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贬值,该国出口产品竞争力提高,出口增加,减少贸易收支逆差 直接管制政策 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国际协调 § 1.2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弹性分析理论 吸收分析理论 货币分析理论 1.2.1 弹性分析理论(theory of elasticity approach) (1)背景 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马歇尔提出价格需求弹性,1944年美国学者勒纳完善提出“马歇尔-勒纳条件” 发展而成。 (2)作用机制 该理论把调整汇率作为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分析的是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3)马歇尔—勒纳条件 DM+Dx1:即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的总和大于1,这是贬值可以影响贸易差额的充分必要条件 。 Dm+Dx=1:表明贸易收支状况不变 Dm+Dx1:表明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4)时滞反应-J曲线 汇率贬值的效果具有一定时滞,即当一国货币当局采取本币贬值政策后,贸易余额先恶化,经过一段时间,贸易余额改善。(贸易合同调整的滞后和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滞后) (5)评价 贡献:纠正了货币贬值就能改善国际收支的看法 局限: 建立在局部均衡的基础上,只考虑汇率变动进出口的影响,没有考虑其价格效应和收入; 贸易商品的供给几乎具有完全弹性或者无穷大(即未实现充分就业)与充分就业的假定相互矛盾不考虑汇率变化的货币效应; 弹性论采用的是静态分析法,忽略了时滞的效应 将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 实际上,各国差异很大,很难有定论。 1.2.2 吸收分析理论(absorption approach) 背景:吸收分析理论是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和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基础上提出来的。 基本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收入和吸收在国际收支中的关键作用,其基础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BP失衡是由于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总量失衡导致的。 本币贬值对国民收入的直接效应:改善 闲置资源效应:闲置资源得到利用,并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收入增长,改善国际收支。 贸易条件效应:本币贬值导致以外币计算的出口价格下降,出口收入减少,使实际国民收入下降,总吸收水平随之下降,国际收支状况得以改善 资源配置效应:值促使资源向进口替代或出口部门流动,或者说是资源向生产率较高部门流动,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抵消贸易条件的恶化,促使国民收入增加 本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减少吸收 实际现金余额效应:本币贬值物价上涨,则人们会通过减少支出以及出售资产或债券,持有合适的现金余额 。 收入再分配效应:本币贬值导致通货膨胀减少实际收入 货币幻觉效应:关注名义价值忽视实际价值,若注重物价会减少消费 本币贬值对吸收的间接效应 经过经济周期长时间来消化 政策主张 此理论把B=国际收支与国吸收A(支出水平、国内需求水平)、国民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