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河胗流地貌1
第三章 河流地貌;河流水流来自大气降水。雨水降落到地表之后,一部分蒸发返回大气层,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渗透到土壤孔隙中或岩石裂隙中成为地下水,剩下的沿地表流动,通过河流,最后汇入海洋。有时地下水流出地表,补给河流;在高山高纬地区,融雪水也补给河流。河流中的水流是地表水流最主要的形式。;;第三章 河流地貌;;从整个流域看,上游河谷狭窄,多瀑布,中游河谷较宽,发育河漫滩和阶地,下游河床坡度较小,河谷宽浅,多形成曲流和汊河,河口段形成三角洲和三角湾;;一、层流与紊流;一、层流与紊流;但 流动形态转变时 不变
Re为雷诺数,d为管道直径,v为管道中平均流速,r为液体运动粘滞系数
管道条件 下临界Re=2320,明渠条件下临界Re=500
;一、层流与紊流;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第一节 河流流水作用;横向环流;横向环流造成凹岸(表流)侵蚀和凸岸(底流)堆积;在自然界和试验水槽中,顺直河道很少能够长时间保持。由于河流中完全的层流状态很少持续,小的扰动使水流发生偏转流向河岸,并发生反射而流向对岸,形成一个正反馈系统,导致曲流形成。偏转向河岸的流水引起微小的侵蚀,形成弯曲河道的雏形。当水流经弯曲河道时,惯性使流水继续保持直线运动,冲击道的外侧,
引起河岸的进一步
的侵蚀和外侧河道 的加深。外侧深河
道产生更大的流速
和更多的侵蚀。
;横向环流;横向环流;不同形状的河床断面,形成不同的环流系统,可分为以下四种
(1)单向横向环流(a)。多在弯曲河段发生,因这里水流受离心力作用较强向一岸偏移形成单向环流。
(2)底部汇合(convergent)型横向环流(b)。两岸底层水流流向河床中部,构成表层辐散、底部汇聚型的横向环流。横向环流系统可掏蚀两岸,而在河床中部发生堆积。
(3)底部辐散(divergent)型横向环流(c)。两岸表层水流流向河床中部,构成表层汇聚、底部辐散型的横向环流。这种环流能够进一步侵蚀河床中部,而在两岸形成浅滩堆积。
(4)复合型(complex)环流(d)。在平原分汊河流或河床底部起伏不平的地方,形成多股主流线,各自构成一横向环流,组合成复合型环流系统。;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都江堰,人类利用自然的典范;漩涡流;三、河流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溯源侵蚀(headwater/headward erosion):使河道加长,特别是对于山区小河而言更有意义侵蚀方向是不断向源头(即上游方向)进行的。以裂点(瀑布)后退的方式表现出来。有两种方式:一是暴流在沟头侵蚀,加上片流作用,使沟头崩塌。二是河流上游有泉水出露,泉眼以上的岩层或土体因受掏蚀而发生崩塌后退;;壶口瀑布
由于溯源侵蚀,瀑布已由龙门附近后退至今日的壶口,位置是不断向上游移动的。据史料记载,河流溯源侵蚀的空前高速度曾达2m/a。而在最近的2700年间,这条瀑布已后退3000多米。;河流搬运作用;Upper Course;河流搬运作用;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河流的堆积作用;;河流的堆积作用;河流的堆积作用;河流的堆积作用;Q=V×A
Q:流量, V:流速, A:断面面积;第二节 河床;第二节 河床;;一、河床纵剖面的形成与发展;;侵蚀基准面;;注意:虽然海面是入海河流的的总侵蚀基准面,但河流在入海之后,其动能一般并不立即消失,有时在海底的一定深度内还会继续塑造出一段槽床;另外,在远离河口的大河河床上,由于强烈的旋涡流的冲蚀,也会出现比海面还低的深槽或壶穴。但这些都是局部的现象,从宏观上看,海面仍然是控制河流下切的总的基面。;侵蚀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职称技术工作报告范文.docx VIP
- (2021年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书)降低ICU患者身体约束率.docx VIP
- 解读学习2025《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培训课件.pptx VIP
- 《咏物诗》-公开课件.ppt VIP
- 品管圈QCC降低ICU患者约束缺陷率.pptx VIP
-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2025)附新旧对照解读课件.pptx VIP
- 安徽单招考试2025、2025分类考试真题语文数学英语试题(含答案).pdf VIP
- 保证农民工工资及时支付的措施.docx VIP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题材 咏物言志诗 课件(共33张PPT).pptx VIP
- 手外伤急诊手术护理配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