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彭祖后裔兴旺发达钱氏宗谱和日同辉
彭祖后裔兴旺发达??钱氏宗谱与日同辉 ——在钱氏宗族部分名贤新春恳谈会上的发言 钱??爱??凡 二○○七年二月二十三日 各位长辈、各位宗亲: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致以亲切的节日问候!祝各位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事业有成,万事如意! 几位老长辈要我把钱氏宗谱情况作一个发言。由于文化水平有限,特别是古汉语知识贫乏,对钱氏宗谱只能知其大意,甚至个别意思易被颠倒,敬请谅解! 我今天讲两点:1、钱氏的源流。2、钱氏宗谱的由来。 现在讲第一点,钱氏的源流(即钱氏起根发脉,迁徙情况)。 约公元前2250年左右,黄帝第九世孙篯铿继承父亲(陆终)氏族部落首领职务,他注重发展农业,从而,形成强大的篯氏部落。尧帝48年,尧封篯铿居彭城(今徐州),命名大彭国,篯铿则为大彭国第一始祖,后世便尊称为彭祖(六修序上有一句:钱氏为彭祖后裔)。据史载,彭祖活了145岁,是中华寿星的象征,他有很多养生之道,后人还为其整理出一本书,曰《彭祖经》。(约公元前1100年)篯铿28世孙篯孚为周部落泉府上士(负责掌管全国税收和钱粮)。而“篯”字竹字头下面正好有一个“钱”字,因篯,钱两字音相同,形相近,为了纪念篯孚,其后人,便用“钱”代替“篯”,并作为自己的姓(在此之前,无真正姓)。因此,钱姓也就因篯孚而得。 公元897年,钱孚第73世孙钱镠因战功显赫,被封为吴越王(在今杭州,临安、江苏西南部,福建东北部)。公元907年,唐朝败亡,钱王自立国,称王。吴越国传国三代五王,享国70多年,繁衍众多子孙(我们现讲到钱氏,大都多说是吴越王后裔,网上一提到钱姓,他就会问你是不是吴越王后裔?是多少世?)。北宋立国后,其孙子钱宏俶为了使生灵免遭涂炭,于公元978年弃王纳土归宋(钱宏俶在60岁时,被赵光义赐酒毒死)。此后,钱王后裔在苏州、杭州一带为官或为民,后朝代更替,子孙迁居湖广、闽、赣、皖。钱镠王8世孙珀公(钱宏俶6世孙)从杭州适居江西。珀公6世孙文彩公生有三个儿子,即华一、华二、华三。华一、华三迁居庐江,华二继续留在江西,后儿子子忠即介侯公(也就是钱镠王第15世孙)于元成宗二年(即公元1296年)21岁时偕孺人(19岁)避兵祸来无为芝山(即无城),肆业姜家湾,此公乃无为钱氏之始祖。元顺帝11年(公元1343年),无为始祖介侯公在西乡祈雨山之西置办田舍,随后全家迁至西乡。介侯公生有三子,即荣一、荣二、荣三。荣一、荣三枝蕃叶茂,荣二公早逝,终生未娶,无继。 公元1869年,无为三霸溃口,亦彬公率宗族1000多人东迁二铺、羊山一代。此前,大约在明万历年前后,就有一部分钱氏迁二铺、羊山。 这就是我们濡须钱氏的源流情况,归纳起来讲:即黄帝9世孙钱铿被尧帝封为大彭国始祖,即彭祖。彭祖28世孙钱孚为周泉府上士,后人用钱姓来纪念他,钱孚73世孙钱镠被封为吴越王,钱镠王8世孙珀公从杭州迁居江西,钱镠王15世孙介侯公(也即珀公8世孙)从江西迁居无城。 在这里我顺便说一下,无为还有一个钱姓,他们是“世”字辈到“光”字辈,“光”字辈到“宗”字辈,和我们不一样,我从有关资料上考证了一下,钱镠王8世孙珍公从杭州迁居安徽南陵,珍公4世孙信三从南陵迁无为,比我们要早一点。 下面讲第二点:钱氏宗谱的由来 濡须始祖子忠(介侯公)来芝山后,人丁兴旺,他的孙子回关公在洪武14年时(公元1381年)被官府核实为大户,他曾一次性捐黄金60两,谷800担。此时,他重回姜家湾,住大东门。介侯公五世孙富公、霖公、智公、宽公、定公、仁义孝顺,祖孙三代均未分家,同心益产,文行俱优,誉满乡里。特别是富公,他曾预言:我族必将成为大族、旺族。他担心后人不得祖宗生、居、死、葬,辈分排行而乱其第次。于是他开始收集先人的手泽(先人的恩德、功业),爱护其遗物。到了6世祖南圃公时,他潜心研究谱牒,综核世系,并编而录之。7世祖守田公、十世祖菊壮公,在南圃公记录的基础上进行了增补,但终未成谱。康熙丙寅年(公元1686年)惟大公在四个以(即富公、南圃公、守田公、菊壮公)记录和收集的资料基础上,纂稿定谱,此称之为始谱。乾隆已卯年(1759年)渌坻公等进行了二修;嘉庆丁已年(1797年)思祖公、名山公等进行了三修;道光18年(1839)权在公等进行了四修;同治壬申年(1872年)久齐公等进行了五修;光绪丙午年(1906年)云卿公等进行了六修。 六修宗谱全套应为36卷,目前我们手中仅有的谱就是1906年六修宗谱的其中10卷,这其中8卷是长辈、之民的父亲冒着蹲牢狱之险从柴垛堆里抢救而出珍藏至今的。 据纂谱资深人士评说,目前我们尚存的《钱氏宗谱》属国家级文物。因为: 一是六修宗谱的序是由李经义亲笔撰写的。李经义是清光绪年间头品官员,时任兵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兼摄云南提督学院、广西巡抚和外贸大臣。 二是钱氏的脉络非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