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人正在用几十年的时间–哈工.doc

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人正在用几十年的时间–哈工.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人正在用几十年的时间–哈工

老骥伏枥更奋蹄,甘为人梯做春泥 ——记秦裕琨院士 能源学院燃烧工程研究所 高继慧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本人认识秦老师已经有17年了,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秦裕琨老师的故事和事迹,用老一辈的人文精神和人生智慧涵养我们的心灵,让人性之光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秦裕琨老师1933年生于上海,祖籍扬州,1953年从交通大学毕业来到哈工大,至今在哈工大的讲坛上已经辛勤耕耘了54年。在文革结束之后的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秦老师被评为哈工大优秀共产党员。我整理材料、扫描荣誉证书时发现里面夹着一张工整的纸条,打开一看,是8年前的入党通知书。打开发黄纸条的那一刻,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与厚重。 1994年从副校长任上退下来开始全新方向煤粉燃烧技术的研究;200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1、2003两次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为了协助拍摄优秀党员专题片,我曾经坐在电教中心看了一整天的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看完后,我感觉优秀的共产党员应该有两大类,都有崇高的境界,但风格不同。一类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而秦裕琨老师则是另一类,我将其形容成为高山上流下的一股清泉,悄无声息的润泽着身边的花草树木。老先生工作生活节奏匀畅,待人亲和;吃饭喜欢白菜豆腐鱼,清淡养生;虽然早年出身大家,但穿着随意,用品简单;常说,发生天大的事,也得吃饱饭、睡好觉才能应付得来。在浮躁、拜金之风盛行的今天,工作生活在老先生身边,常能体悟什么是“心静自然凉”。 每每谈起秦老师的人生典故,我就很自然地想起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那一句“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看着老先生的人生轨迹,你真的会发现,他的每一个脚印和选择都闪烁着生命之光。 老先生在哈工大工作50多年,1953-1978这25年,有一大半是社会动荡与纷乱中度过的,那段时间,有多少人的青春时光在迷茫困惑中逝去。1957年反右扩大化、1959年拔“白旗”,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秦老师白天挨批判,晚上仍然坚持备课、写讲义、收集资料,并主动给学生们开新的专题讲座。用全部精力编写了《蒸汽锅炉燃料、燃烧理论及设备》讲义,后正式出版,成为我国锅炉专业第一本教材。我曾问老先生当时怎么能做到?老先生说:“做为教师,备好课,教好学生就是对国家的最大贡献,是永远正确的”;“人该干什么很简单,哪个时代都会有困惑,天天总是迷茫困惑,人生就虚度了”。 “十年浩劫”初期,秦裕琨老师进牛棚劳动改造。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秦老师在国内首次提出热水锅炉可采用自然循环方式的学术思想。设计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自然循环热水锅炉;随后,秦裕琨老师又成功将燃用烟煤的手烧炉改成烧褐煤的工业流化床锅炉。这两个项目由于技术路线先进、应用价值重大,均在80年代初被列为国家“六五”攻关课题,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50岁到60岁的十年,秦老师由于大量的行政事务缠身,科研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主导的研究方向被其他老师接了过去。从副校长任上退下来后,年届60的秦老师领着两位年轻老师开始一个全新的方向——煤粉燃烧技术的探索,能不能做下去,很多人持怀疑态度。年轻时,秦老师就敢于尝试、不怕风险,研究锅炉专业的他被人戏称为“秦总捅”。更难能可贵的是,60岁的他仍然敢于开辟一个新方向,并身体力行的研究实践,现场试验和年轻人一起冲在第一线(这张照片是现场夜战,秦老师和大家在一起啃馒头!),就是这个在60岁开辟的新方向,现在为社会创造年均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于2000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今天,已经是75岁的老先生仍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和年轻人一起憧憬筹划着未来。 我曾经接触过几位秦老师这样的老先生,他们几乎都没有退休的概念,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是一种常态。前年,在火车上认识了松花江公路大桥的总设计师徐礼白女士, 70岁的老太太仍然拿着笔记本在画图。她和秦老师很熟悉,我们聊了很多老前辈们的事情。分手时,我请老人家注意身体,老太太很爽朗的说“我们这一代人啊,活着干,死了算!”。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看着这些老前辈们矍铄的身影,你就会强烈的意识到,这种运动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在运动。也只有这样,才能闪烁出生命之光。 今天,我很想讲一件发生在秦老师青年时代的事情,秦老师1953年交通大学毕业来到哈工大学习和工作,当时收入还算比较高的。没多久,他的一位表亲考入了清华大学,家里经济比较拮据,于是秦老师的父亲要求他每月拿出一定数量的钱资助这位亲属的学习,一直到毕业。后来,秦老师结婚的时候,他父亲拿出一个存折,对秦老师说,这是你这些年来资助给人家的钱,你资助多少,我就存起来多少,现在你结婚用钱,就取出来用吧。那位当年受到秦老师资助的亲属,目前仍在国内某著名大学工作,前几年也当选为院士。每次见到秦老师,那位亲属都非常感念当年的资助。这件闲聊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