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意境讲稿
建筑意境讲稿--9.18事变纪念馆
九一八纪念馆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就是八十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残历碑”,1999年又扩建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高大的“残历碑”映入眼帘。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是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
9.18事变简介
1931年发生在沈阳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它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完全是在精心策划下发动的。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今博物馆坐落处)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然后诬称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军队的驻地北大营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19日5时50分日军占领整个北大营。同时,日军也开始向沈阳城区进击。6时30分占领沈阳内城,然后,日军又向东北军东大营进攻,东北军不战而退,12时许,日军占领东大营,一天之间沈阳全面陷落。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短短4个月内,日军又相继占据了辽、吉、黑,整个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3000万同胞陷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成为亡国奴。这块黑土地无尽的宝藏被掠夺,中国失掉了当时占全国产量79%的铁、93%的石油、41%的铁路及无数森林资源。
残历碑介绍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纪念碑又称“残历碑”。是一座巨型石雕,外形为翻开的台历状。整个建筑高18米、宽30米、厚11米,两边对称。在残历碑右面刻有“1931年9月18日 农历辛未年八月七日”等字。残历碑的左面刻有:“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进攻北大营,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左面巨大的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如同千万个不死之魂在呐喊,讲述着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充满血泪的生活和不断奋起抗争的历史,在陈列馆附近还有“九一八事变炸弹碑”,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炫耀他们在南满铁路制造“柳条湖”事件而建的弹形碑。
为了真实记录这段充满屈辱的历史,唤醒人们的良知,激励中华儿女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沈阳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修建、扩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该馆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是纪念碑和陈列馆相结合的建筑。博物馆前方为一几何形广场,四周为不规则的绿色草坪所围绕,从空中俯视,恰似一幅巨大的中国东北地图。1999年8月,江泽民同志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题写了馆名,并写下了“勿忘九一八”5个大字。
9.18扩建--整体建筑意境
设计时间 :1997年 10月建设地点 :辽宁省沈阳市建筑面积 :172 0 0 m2“9· 18”事变纪念馆位于沈阳市“9· 18”事变址。该处原建有“残历碑”、“9· 18”事变纪念馆 ,因规模过小而需扩建。新建纪念馆设计的总体构思运用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建筑语言 ,与展馆的内容密切配合共同表达正义必然胜利的永恒主题。该馆位于紧临“残历碑”的刀形狭长地段 ,平面结合地段特点设计成折断的刀形 ,断刃残历交相辉映 ,寓意日本侵略者必将失败。剖面则设计成由低到高逐渐变化的形式 ,寓意抗日战争由艰苦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 ,从整体构思到空间序列组织体现了“从黑暗到光明”的主题意境。整个设计 ,体现了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统一性 ,被专家评为设计竞赛第一名。
9.18纪念馆外型上的哀悼情感意境的表达
1.通过质感表达
石材在建筑发展的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但为人类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还以其多变的魅力活跃在当今建筑文化的舞台上。石材能够带给人们一种沉重、永恒粗蛮的坚固感,人们的哀悼感可以通过这种压抑且厚重的形式进行释放。
2.通过肌理表达
肌理是物质属性在感觉上的反映,是物象存在的形式,它侧重的是表象,一般不涉及物质的内在结构。肌理可以划分成秩序性肌理和非秩序性肌理,用砖或者石材等块状材料能够搭建出秩序性的肌理效果,这种肌理效果可构建出沉重、稳定的效果,凸显出整栋建筑具有较大的质量感。
3.通过色彩表达
色彩在建筑的情感表达方面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用色彩对纪念性建筑进行创造,可以为建筑情感的表达带来更多的可能性。9.18纪念馆外墙就是运用灰色,灰色有阴郁、绝望、沉默的情绪。
人类的纪念性建筑的绝大部分都呈现出灰色,灰色有阴郁、绝望、沉默的情绪,给人的感觉是忧郁、阴沉、清冷的,在纪念性建筑表达哀悼与怀念情感时的使用应该是恰到好处的。
4.通过“阴影”表达
在传统上,阴影象征魔鬼,而太阳却代表着美好的力量,古时代的建筑已经开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