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互联网同城直联中心监控维护服务项目.doc

成都互联网同城直联中心监控维护服务项目.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都互联网同城直联中心监控维护服务项目.doc

成都互联网同城直联中心监控维护服务项目 一、招标项目包号、服务内容、服务时间 : 包号 服务内容 服务时间 01 成都互联网同城直联中心监控维护服务 2年 二、项目概况 2.1建设背景 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都的互联网用户跨运营商的访问需求越来越多,而目前成都并不完全具备互联网同城交换能力。西部除重庆本地外所有互联网的网间信息,都需经北京、上海或广州三个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进行交换,或者通过北京、上海或广州三地的互联网网间直联链路交换。这种长途绕转的方式不仅占用大量的运营商中继电路,耗散大量带宽资源,而且接续和通信的时间长、质量差、资费高,对成都通信枢纽的信息汇聚、产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瓶颈制约。 成都互联网同城直联中心作为区域互联网交换枢纽,是成都通信枢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成都互联网同城直联中心将有利于解决成都乃至西部地区的互联网各大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节省由于网络迂回造成的电路中继带宽,减少出口带宽压力;将有利于本地信息资源利用和信息化应用的推进;有利于促进本地互联网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高速、稳定、安全的互联网使用和发展环境。因此,互联网同城直联中心的稳定性、高可用性至关重要,需要有专业的运维团队进行监控维护服务。 目前,成都互联网同城直联中心部署在成都市政府办公新区南楼机房内,自2009年6月建成以来,运行状况一直良好,已陆续接入成都电信、成都联通、成都移动、科技网、教育网、成都电子政务外网、成都信息港、成都兴网等单位。项目建设目标 2.2本项目建设目标 2.2.1通过引进完善的监控机制,确保互联网同城直联中心的所有设备及线路故障能及时被发现,减少故障对业务的影响; 2.2.2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机制和雇用专业的服务团队,确保所有的故障能够按照规范的流程在规定的时间内被解决; 2.2.3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把灾难对同城直联中心所承载的业务降到最低。 2.3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通过采用成熟的网络监控系统建立7X24小时的监测平台,对同城直联中心的网络设备及端口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同时对端口进行流量分析,监测异常流量,预测流量趋势,为各运营商之间的流量交换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 通过制定符合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的运维规范和流程,建设一支高效率和高水准的服务团队,能够严格的控制不规范的变更导致的故障,快速解决突发事件,并具备主动性运维的能力。 2.4项目主要需求 2.4.1投标人需在服务期间提供一套完善的网络监控系统,能够监测网络设备运行情况、统计各接入单位详细的流量信息,并提供相关报告; 2.4.2投标人需提供一支专业的运维服务团队,在现场常驻技术人员,按照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提供运维服务,确保同城直联中心的可用性达到电信级标准。 2.5网络监测系统技术规范及功能需求 投标人在服务期间需使用一套高标准的网络监测系统来提供监控服务,网络监测系统应达到以下要求。 2.5.1总体要求 (1)系统必须采用J2EE架构,B/S模式;功能结构采用三层结构,即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应用层(展现层) (2)系统必须为全中文化的界面、菜单、报表 系统必须支持snmp、telnet、syslog等标准协议采集方式 系统必须跨厂商管理 必须保证应用系统具有开放性,Windows 2000及以上Windows平台或者LINUX\UNIX平台;支持目前主流的数据库系统,包括Oracle 、等 应用软件支持并发多进程、多用户。采用中间件技术,如应用服务器及消息中间件等。统一应用支撑平台应采用面向服务的技术架构,向应用系统提供调用为以后的扩展打好基础。能够方便扩展系统的功能模块,而不必对系统有大的改动,在现有的体系架构上,可以直接衍生出各种新的应用系统。 易管理要求:系统应有完善灵活的权限管理机制,支持多级管理模式,支持分布式应用管理模式,部门内人员调配、权限分配可由授权用户自行调整。日常工作的管理界面简单、易操作。 外部接口,提供多种开发工具接口,支持用户定制能力,包括个性化页面定制、个性化数据共享以及个性化流程、业务的定制。保证系统能与其它系统进行快速、顺利的信息交换,便于系统扩展和升级。 设计原则 系统应采用业界先进且得到稳定性验证的体系架构、中间件和技术,以确保平台能够在性能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 (2)开放性和标准性 系统需采用统一的先进的平台标准,符合国家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有关标准,并将与现有的一些系统平台兼容;同时提供一系列标准的外部接口,以方便与第三方集成; (3)安全性 安全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所以要充分重视系统的安全,包括整个网络环境、基础工作平台、应用系统和数据信息的综合安全体系。 (4)可操作性和易用性 系统以可操作性为重点,避免追求大而全。并且保证系统的易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