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虚词课件(103张).pptVIP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虚词课件(103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虚词课件(103张)

文言虚词用法 推断 一、看语法结构 ①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荀子·劝学》)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 “蛇鳝之穴”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 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 二、看对应位置 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三、看特殊标志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 “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若夫”“故夫”“且夫”“盖”等。 “至于”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至”“至若”“至如”等。 “嗟夫”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唉”。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噫”“呜呼”等。例 “是故”表事情的关联,可译为“因此”。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是以”“虽然”“然则”“盖”等。 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虚词充当的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 四、看语气表达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 ①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韩愈《祭十二郎文》) ②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祭十二郎文》 ) ③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以下四例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 “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 “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 五、看具体语境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韩愈《师说》)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④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六、看句式特点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借助句式来推断。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③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 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要准确把握以下句中带点的虚词的用法,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 是介宾短语后首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 是定语后置句,“”“石”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是定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是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 是省略句式,“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与(之)”是介宾短语,“与”是介词“和、跟”的意思。 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是介词“被”的意思。 解答虚词题的思路: 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 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 提醒: 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 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二、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1、名词,可译为原因 2、动词,可译为认为 3、介词,可译为凭借 4、介词,可译为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