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练习..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从全词来看,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答:这首词突出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上片写襄樊被敌围困达四年之久,人民的和平生活被破坏。下片写统治者不关心人民死活,不考虑国家的大安危,仍过着歌舞升平的腐败生活。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词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及关系百姓,体恤民生的情怀。 (2)“军事如何?民事如何?”这两问起时在词中可以找到答案,请就词的内容具体回答这两个问题。 答:军事:襄樊被围困长达四年,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却得不到援助,亡国之危险就在眼前。 民事:长期的战事破环了人民的和平生活,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而这一切,都源于统治者丑态多多,罪恶多多,是他们将国事民事糟蹋得不像样子。 送沈之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罟师:渔人。诗中借指船夫。 临圻:地名。 (1)这两首诗都以——为题材,诗人都借———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 (2)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做具体的分析。 (1)离别 柳树 (2)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做具体的分析。 答: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极的春色,这春色从江北到江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表象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郑诗把原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作可运载的有形有重之物,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恨驶向江南,表现出离愁的深重。 练习: 公子行 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1)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请举两例说明。(4分) (2)“诗言志,词抒情”。这首诗写了什么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学生答案中存在的问题: 1.理解错误(诗人的马踏坏麦苗。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答题不规范 以……衬托……,(将A和B进行比较,烘托出……) ……和……形成对比 3.衬托、对比不分;套用“衬托”一词。 错误示例:①第一句衬托出公子的富有;第四句衬托出农夫的可怜与不幸。(第一句用了衬托,最后一句用了对比。) ②肆意践踏农田反衬公子的蛮横无理。(青青麦苗被马踩烂;衬托出公子的骄横。) ③ “辛苦力”衬托“麦青青”,表现农夫的辛劳。 ④锦衣与彩霞对比,衬托出彩霞的明艳; ⑤彩霞明衬托麦青青;“辛苦”与“踏烂”行成对比 ⑥农夫的辛苦和贵公子的骄骢对比。用骄骢踏烂和青青的麦苗作对比。锦衣红与麦青青对比。 ⑦红色衣服与青色麦苗对比 参考答案 ① “锦衣红夺彩霞明”,将锦衣与彩霞进行比较,以彩霞失色衬托锦衣的华丽(或者 以明媚彩霞衬托华丽锦衣),突出公子生活的富足。 ②公子的闲逸与农夫的辛劳形成对比。 (或者 公子闲逸的享乐生活与农民辛苦劳作的艰苦生活形成对比) ③首句以火红的彩霞、青青麦苗描绘了一幅春景图画;末句勾画的则是马蹄踏过麦田、麦苗被踩烂了的残破景象,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诗歌描写了贵族公子身着华服,骑马去野外春游时,全然不顾百姓的辛劳,纵马踏坏麦苗的事情。抒发了诗人对富家子弟蛮横无知,肆意践踏民田的恶劣行径的强烈愤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牧牛图 田锡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注』这是一首题画诗。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 (1)第二句诗中的“似水流”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2)试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一句的意境。 (1)第二句诗中的“似水流”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答:“似水流”指长长的车队如流水一般绵延不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送军粮的牛车之多,突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2)试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一句的意境。 答:描述了一幅秋天的原野上身披蓑衣的牧童吹笛放牧的安乐、闲适、祥和的美丽画面, (或者说 身披蓑衣,手持长笛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悠扬的笛声飘荡在秋天的原野上。这是一幅安乐、闲适、祥和的美丽画面,) 与“干戈扰扰”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社会安定的向往之情。 07年 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