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接受专题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作品的空白与未定性 ——创作、文本、接受的三位一体化 伽达默尔说:“对一个文本或一部艺术作品里的真正意义的汲舀是永无止境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无限的过程。这不仅是指新的错误源泉不断被消除,以致真正的意义从一切混杂的东西被过滤出来,而且也指新的理解源泉不断产生,使得意想不到的意义关系展现出来。”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384-385页。 罗曼·英伽登(R ·Ingarden)说:“每部艺术作品,不论属于何种类型,它都有自己独特的性质,所以不是那种一切方面都决定于初级性质的事物。也就是说,它自身包含具有显著特征的空白,即各种未定之域,它是纲要性图式性的创作,而且它的所有决定因素、成分或质素并不都已实现,其中有些只是潜在的。” ——(波)罗曼·英伽登:《艺术的与审美的价值》,载《英国美学杂志》第14卷,1964年,第202页。 他还说,艺术作品“只是一个具有多种未定点以及尚需对无数未定之处予以确定的图式化结构。在这些作品的阅读过程中,未定点则可能被不断地填充,并被读者的阅读投射赋予新的特征,实现未定点的完成。每一部文学作品在原则上都是未完成的,总有待于进一步的补充。但从本文的图式化结构来看,这一补充是永远不能全部完成”。 ——(波)罗曼·英伽登:《文学的艺术结构》,英译本,柯拉包维茨译,伊凡斯顿,1973年,第251页。 伊瑟尔(W ·Iser)说:“作品的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 “文学作品的意义未定性与意义空白,决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作品的缺陷,相反,是作品产生效果的根本出发点。” “看一部作品不应当看它说出了什么,而要看它没说什么。正是在一部作品意味深长的沉默中,在它的意义空白中,隐藏着作品效果的效能。如果一部作品的未定性与空白太少或干脆没有,就不能称为好的艺术作品,甚至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 ——(德)沃尔夫冈·伊瑟尔:《文学的召唤结构》,见刘小枫编译《接受美学译文集》,三联书店,1989年,第235-246页。 “文学的本文就是这样,我们只能想见本文中没有的东西,本文写出的部分给我们知识。但只有没有写出的部分才给我们想见事物的机会;的确,没有未定的成分,没有本文中的空白,我们就不可能发挥想象。” ——(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周宁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见出版者前言第8页。 清代画论家张式说:“烟云渲染为画中流行之气,故曰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 ——(清)张式:《画谭·论画山水》,见潘运告主编《清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307页。 清代画论家华琳在其《南宗抉秘》中云:“画中之白即画中之画,亦即画外之画也。” 他还说:“白即是纸素之白。凡山石之阳面处,石坡之平面处,及画外之水天空阔处,云物空明处,山足之杳冥处,树头之虚灵处,以之作天、作水、作烟断,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皆是此白。夫此白本笔墨所不及,能令为画中之白,并非纸素之白,乃为有情,否则画无生趣矣。” ——(清)华琳《南宗抉秘》,见潘运告主编《清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336-337页。 清代画论家布颜图说:“夫绘山水隐显之法,不出笔墨浓淡虚实,虚起实结,实起虚结。笔要雄健不可平庸,墨要纷披不可显明。一任重山迭翠,万壑千丘,总在峰峦环抱处,岩穴开阖处,林木交盘处,屋宇蚕丛处,路径迂回处,溪桥映带处,应留虚白地步,不可填塞,庶使烟光明灭,云影徘徊,森森穆穆,郁郁苍苍,望之无形,揆之有理,斯绘隐显之法也。” ——(清)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见俞剑华编《中国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218-219页。 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的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正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笪(da)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庄宇宙观中的‘虚无’。它是万象的源泉,万动的根本。” ——宗白华:《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见《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83页。 清方东树在其《昭昧詹言》中说:“古人文法之妙,一言以蔽之曰:语不接而意接。血脉贯续,语词高简,六经之文皆是也。” ——(清)方东树著、汪绍楹校点:《昭昧詹言》卷一《通论五古》“八二”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28页。 晚清文艺理论家刘熙载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