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立法的变迁轨迹及其价值分析.pdf
《证券法苑)(2016)
第十七卷,第 194 -208 页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立法的变迁轨迹
及其价值分析
王旭坤..
摘要:自 2009 年至 2015 年,我国地方政府债
券立法呈现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阶段性变迁轨迹,
从非经特批禁止发债一中央代发代偿一白发自偿
试点一省级政府限额内自主发债,实现了市政债的
阳光化,这一变化过程也在债券立法变化中得以体
现.(含《预算法》修改、各种规范性文件的出台等)。
地方政府债券立法是政府公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
分,立法背后实质核心仍是中央政府债务融资权与
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权之间的博弈。我国现行地方债
相关立法仍是基于中央监管的立场,采取行政控制
型的债务管理模式,主要为了控制地方债风险和有
效的债务管理,而非基于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的系
统改革这样一个价值定位,两者之间存在相当的距
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变化为系统改革提供
了绝佳支点,也是另一个制度变迁的新起点。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券债券立法 市政债
地方政府举债权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14FFX033 )的阶
段性成果。
H 西南政法大学博士,法律出版社副编审。
194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立法的变迁轨迹及其价值分析
那些或明或暗,或强或弱的经济和政治压力让地方政府举债权
的呼声日益增高,而权力新设属于中央政府独享的一种立法权限,
即便是在 1958 年的历史上短暂出现了取消国债,支持地方债的特
殊时期,这种剥夺也是中央政府的自我限制。 2009 年财政部破冰发行
2000 亿元地方债,但行为本身和权利事有还是两个概念一一有
权力,行使或者不行使是自己的事情;有举债融资行为,不见得就享有
合法权力。经过六年多不断的试点,2014 年预算法经四次审议终获通
过,2015 年市政债正式推出,地方债置换如火如荼实践又向前推进了
一大步,但是这距离笔者意欲构建的自主合法的地方政府举债权及其
规制体系,仍然有相当距离。
一、地方政府债券立法规治的变迁-一以2∞9 -2015 年为重点
长期以来,1994 年《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禁止地方政府出现财政赤
字,限制了地方政府举债(含自主发债) ,直接导致地方债务管理法律
相当滞后。在地方债务危机日益显露后,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制定债务
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2014 年8 月新《预算法》正式修订,省级政府在
限额内得以自主发债。随后,国务院和财政部陆续颁布了多个关于地
方债的意见、办法与通知。简要来讲:我国关于地方债务管理的现有立
法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相关法律;二是由国务院、财政部和其他相
关职能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尤其是2009 年以来的多个试
点、通知、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三是部分地方人大相关立法或者地方政
府制定的地方性规章。这些也构成了我国政府公债制度。
根据审计署2011 年第 35 号审计公告,各省市的债务管理很不乐
观至2010 年年底,在 36 个省级政府中,有7 个未出台地方政府性债
务管理规定,8 个未明确债务归口管理部门,14 个未建立政府性债务还
贷准备金制度,24 个未建立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
两年后,根据审计署2013 年第 32 号公告,近年来财政部完善了国
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相关管理办法,组织清理规范了地方政府融资
平台公司,建立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统计报告制度,动态监控地方政府性
195
证券法苑(第十七卷)
债务情况;金融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公司的信贷管
理。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债务举借、偿还、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制度
2793 项。截至2013 年6 月底,有 23 个省级、298 个市级、1736 个县级
出台了综合性的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18 个省级、156 个市级、935 个
县级建立了债务风险预警制度;28 个省级、254 个市级、755 个县级建
立了偿债准备金制度,准备金余额为 3265.5 亿元。
自 2010 年以后,种种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织就的网越来越密:(1)严
格控制地方政府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