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 9/vie   又是物理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实验的养成教育,既贯彻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尝试着做了些改进,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杠杆平衡条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G633.7   一、实验内容设计   该实验重点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杠杆平衡,探究杠杆平衡需满足的条件。难点是学生对力臂的寻找存在较大困难。原实验这样设计:在支点两侧悬挂钩码,调节合适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探究规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正好在杠杆上,这样处理的优点是:方便学生读出力臂,降低难度。缺点是思维太局限于特殊情形。(图)这时杠杆平衡吗?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还是力臂吗?怎样测力臂呢?力臂一定在杠杆上吗?有些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把这个结论就当做是杠杆平衡的条件。这显然是错误的。造成这种错误认识主要是由于原实验中两力的方向平行导致的。解决的就好办法是改变力的方向,进行实验。在原实验的基础上改进可以用弹簧秤代替钩码斜拉。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以下两个问题:1、力的读数不准确。向上拉时,由于手的抖动,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容易确定。倒挂拉时,还存在弹簧秤自身重力影响,导致了指针读数与实际拉力大小不相等。2、力臂的测量存在困难。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我们着手设计了 “全方位杠杆平衡条件探究仪”。   二、实验方法设计   (如何解决与杠杆成不同夹角的力的准确测量呢?)我们将原来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杠杆改为在水平平面上转动,通过改变钩码数量改变力的大小、通过定滑轮位置调节改变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方向,这样(就)可以让杠杆在任意位置保持平衡,??现与杠杆成不同夹角的力的较准确测量。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从而解决了各个方向力的准确测量这一难题)   (如何快速准确测量力臂呢?)为了使学生明白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我引导学生将原实验中的杠杆和刻度分离,制作了可转动的圆形刻度盘,如图:   刻度盘上,零刻度在圆心,向两边刻度读数逐渐增大。实验时,杠杆的支点位于圆心处。如何使用它测量力臂呢?当杠杆平衡时,转动刻度盘,使黑色的刻度线与力的方向重合,表示力的作用线,读出盘上对应刻度,即为其力臂的长度。这样,用相互垂直的两根线分别表示力的作用线和力臂,强化了力臂与力的作用线垂直,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了对力臂这个易错点的理解和认识,使之更形象直观,突破力臂测量的难点。   请看现场演示:我们把水平面作为杠杆转动的平面,自由选择力的作用点(左边第3格,点到点的距离11,右边第1格,点到点的距离5厘米),任意大小的力、任意方向的力。调节杠杆平衡,左边挂2个钩码,1牛。右边挂4个钩码,2牛。转动转盘,测量左边拉力力臂,(为10厘米),再测右边拉力力臂(为5厘米)。记录数据。甚至还可以改变杠杆的形状,换成倾斜平面进行实验。自由选择力的作用点(左边第5格,右边第2格),任意大小的力。(左边挂2个钩码。右边挂4个钩码),调节杠杆平衡,转动转盘,测量左边拉力力臂,(为12厘米),再测右边拉力读数(为6厘米)。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探究得出来的规律更有说服力,更有可信度。   改进后的实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   1.大胆突破,将单一竖直平面实验改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实验,使实验更科学。   2.使学生真正认识了力臂,突破力臂测量难点。   通过转盘,让力的作用线和力臂 “可视化”呈现,更明确了力和力臂的垂直关系,且直观、方便测量,突破了难点。   3.通过实验,真正扭转了学生常见的错误认识: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更全面认识了杠杆。   实验过程,让学生自由探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而且避免了以特殊代替一般、以偏盖全的不科学研究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该实验上,本人做了小小的改进创新,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评委的指导帮助,谢谢大家!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