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身份视阈下共享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docVIP

公民身份视阈下共享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民身份视阈下共享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doc

  公民身份视阈下共享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摘要]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是以利益的普惠性为导向,制度安排的有效性为基础,多元主体协同合作为表征的分配发展理念。公民身份的建构和实践是推动共享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公民身份视阈下,共享发展在共建主体上遵循“党的领导和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相结合的逻辑,在实践过程上遵循“制度性赋权和公民行动”相结合的逻辑,在评估标准上遵循“持续性增益与均衡性权利保障”相结合的逻辑。遵循以上三重逻辑,以公民为本位的多元主体协同共建为动力,以公民身份基本权利制度化为内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是推进中国共享发展的实践路径。 中国 1/vie   [关键词]共享发展;公民身份;公民参与;公平正义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1008410X(2017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视角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是为了应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而探索的发展之道。具体实施共享发展理念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利益分配、政治制度安排、社会治理格局等诸多方面。从这个意义说,共享发展不单单是顶层设计的执政理念,也是公民参与实践的集体产物。共享发展涵盖多重意蕴,从发展理念看,平等、参与、互惠合作及公民德性等是共享的逻辑前提;从发展结构看,强调全民共享,共建共享,表现出全面、渐进的特点;从发展主体看,无论是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获益者或是付出代价的承担者都应是共享发展的惠及者和建设者;从发展目标看,实现全体公民的基本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享发展的理想追求。鉴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载已经奠定坚实物质基础的前提下,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即从“均衡―持续”的视野践行共享发展的权益分配理念,一方面,强调国家主导下在制度安排上对公民身份权利公平合理的规定,明确党和政府在践行共享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另一方面,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其实质是构建多元共建的发展格局。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既借鉴了西方福利国家的合理要素,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蕴含着全体公民共享共建的主题意蕴,而公民身份的建构和实践是推动共享发展的重要方式。“公民身份提供了一种公正地分配和管理各种资源的方式,使公民共同分享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和负担。”[1](P4)与西方公民身份的发展实践相比,中国公民身份的建构更加强调政党和国家的主导力量,在发展次序上遵循市场权利优先于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的轨迹,关注对公民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塑造。“从根本上说,中国现代国家的成长和现代政治制度的建立依赖于公民话语的确立和公民身份实践的制度化,公民身份决定着我国政治发展的方向”[2](P4),其在内在价值、主体参与及发展趋势上与共享发展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因此,基于公民身份的视角思考共享发展的内在逻辑,探寻共享发展的实践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 公民身份的理论内涵及其与共享发展的契合性   (一)公民身份的理论内涵   公民身份,是个体在国家中所拥有的成员资格,以及这一资格所带来的权利、义务、德性、行动等。其中国家是其赋权展开的情境性结构,公民行动是其支配发生的倒逼动力,在此过程中基于?嗬?和义务的平等关系得以制度性保证,基于德性和认同的公民情感得以构筑,基于争取和创设的参与实践得以进行。   公民身份的理论意蕴体现在个人与政治共同体、国家与社会的互动逻辑之中。从西方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它历经公民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传统的主导。从古希腊城邦对公民德性的强调到近代民族国家对个人权利的彰显构筑了迥异的政治图景,也形塑着不同时期人们的政治思维。但是,伴随着20世纪中后期全球化的发展浪潮及新社会运动的兴起,公民身份在组成要素和层级结构上愈加的多样化复杂化,多元公民身份的体系渐进形成。一方面,基于现代性社会的反思和批判,公民身份权利在性、生态、差异文化等方面出现了不同趋向的拓展,发展出女性公民身份、环境公民身份、文化公民身份等;另一方面基于全球化趋势的扩张和融合,公民身份在层级上打破了民族国家的限制,发展出城市公民身份、区域公民身份、世界公民身份等。   正是因为公民身份一直处于持续的变动和转型过程之中,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深度困惑以及高度关注。如Beiner指出,公民身份压根就是一个“谜”,我们不可能对它做出清晰的归纳[3](P53)。如Heater所言,公民身份的当代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忽视这一主题,而是去理解它所存在的复杂性和张力,并积极寻找解决之道”[4](P159)。基于公民身份“不同维度”的侧目,学术界为其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最具代表性的当属T.H.马歇尔从权利维度对公民身份内涵的界定及对公民权利发展依次更替过程的论证。这种自然演进的路径,也可以称为“公民身份的进化论”观点[5]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