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霉素诱导实验在阳性球菌药敏实验中的应用_0.docVIP

克林霉素诱导实验在阳性球菌药敏实验中的应用_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克林霉素诱导实验在阳性球菌药敏实验中的应用_0

克林霉素诱导实验在阳性球菌药敏实验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阳性球菌中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性的发生情况,合理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MIC法检测某院579株阳性球菌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情况;双纸片法检测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球菌及β溶血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同时耐药率分别占76.5%、50.8%、48.0%。在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菌株中,D实验阳性分别占65.0%、41.0%、34.0%。在红霉素敏感株中未见克林霉素诱导性耐药。结论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性的检测,指导临床有效合理的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革兰阳性球菌;红霉素;克林霉素;D实验    The amplication of clisdamycin induction test in clinical microbiology susceptiability laboratori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istance of erthromycin and clidamycin in Gram-positive coccus and help to reasonably use clindamycin. Methods Use of MIC to detect 578 isolates randomly collected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in our hospital, double antimicrobial agents detect the clidamycin induce test.Results Co-resistance to erythromycin and clindamycin accounted for 76.5%,50.8%,48.0%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coagulase-negative coccus and beta-hemolylic streptococcus.Among the 129 eryRcliS isolates,the rate of inducible resistance to clindamycin (D-test positive) was 65.0%,41.0%,34.0% respectivelly.For all the eryScliS isolates,clisdamycin induce test are negative.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inducible clindamycin resistance must be stressed in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to provide good support for rational antibiotic therapy.   【Key words】Gram-positive coccus;erythromycin;clindamycin;D-test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大亚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靶位点的改变是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链阳菌素B等抗生素获得性耐药的主要机制,并对MLSB(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链阳菌素B等抗生素)抗生素表现为交叉耐药[1,2]。MLSB耐药分为固有耐药和诱导耐药。若诱导耐药则常规药敏实验表现为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用双纸片法进行D实验时可见克林霉素抑菌圈靠近红霉素一侧出现弯曲的“D”形状,尽管在缺乏诱导剂时细菌表现对克林霉素的敏感,但临床用克林霉素 治疗 无效。其耐药机制可归结为由msrA基因编码的泵出机制,核糖体可诱导变异,核糖体结构变异[3]。本实验通过双纸片法检测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情况,提示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实验的必要性,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   1.1 细菌来源   收集某院2005年1~9月分离的阳性球菌579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72株,凝固酶阴性球菌132株,β溶血链球菌175株)。   1.2 抗菌药物纸片   红霉素、克林霉素购于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Mic法所用微生物生化、药敏卡购于湖南天地人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3 培养基   Mueller-Hinton(M-H)琼脂培养基购于上海博塞 科技 发展 有限公司。   1.4 质控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3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BAA——977(阳性对照),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BAA-976(阴性对照)。   2 方法   2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