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届高中语文 专题10 过秦论(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VIP

2016-2017届高中语文 专题10 过秦论(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届高中语文 专题10 过秦论(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10 过秦论(练)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付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 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窃怪天下之诸侯 窃:私下 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过失 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排斥、抵御 D.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困:困窘 【答案】B 【解析】 考点: A.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彼秦者将何为哉? 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C.未可专以罪秦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 D.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 子孙视之不甚惜 【答案】A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辙和李桢认为六国灭亡原因的是( ) 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B.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C.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D.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苏辙认为六国的灭亡,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他认为,抗击秦国的关键在于要保全和秦国毗邻的韩魏两国,俗话说“唇亡齿寒”,正是因为其余四国未能在暗中帮助韩魏,联合抵御秦国,而是被某些眼前的小利益所麻痹,最终韩魏灭亡之后导致了自身无力去抵抗饿虎一般的的秦军李桢认为,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六国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条件应为“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选择肢中设错类型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 考点: (1)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 (2)彼秦者将何为哉? (3)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4)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答案】(1)让韩魏二国对付秦国,让齐、楚、燕、赵四国在内休养生息。(2)那秦国将能做些什么?(3)只是他们最终不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4)因此最终削弱了自己的力量,走向灭亡。 【解析】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六国论 苏辙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肴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