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李鸿章.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眼中的李鸿章

我眼中的李鸿章 ——读《李鸿章——“裱糊匠”的慷慨与悲凉》有感 最初知道李鸿章是在初中的历史课上,却未对其留下好的印象,只缘其签订了诸多不平等之条约,故认为其乃一懦弱之徒、一误国权臣而已。直至读完了李金山先生著的《李鸿章——“裱糊匠”的慷慨与悲凉》我的观点有了巨大的改变,始觉可以说其是功过参半,绝不是一卖国贼,相反,李鸿章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爱国主义者,其慷慨而悲凉的人生传奇,更值得我们深思和敬仰。 很多人评价过李鸿章,李金山先生认为,个人强,国家弱,李鸿章是末世中的强者。毛泽东曾说过:舟大水小。李鸿章面临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困境。关于自己的一生,李鸿章曾有过这样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 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李鸿 章把自己比作帝国的“裱糊匠”,然而在那个满目疮痍的晚清帝国,李鸿章真的是一个“裱糊匠”吗?主要参考着李金山先生的数目,我也有着自己对李鸿章的一些看法和理解: 一、善于等待抓住机会的不凡书生 作为出生在八股取士的年代,李鸿章和书生一样,有着明确的官场目标。在考取功名上,还是踌躇满志的,其所作《二十自述》中写道: 蹉跎往事付 东流,弹指光阴二十秋。 青眼时邀名士赏,赤心聊为故人酬。 胸中自命真千古, 外世浮沈只一沤。 久愧蓬莱仙岛客,簪花多在少年头。 也正如李鸿章所写的 那样,他“邀请”到了曾国藩的赏识,并抓住机会成功地进入了曾国藩的幕府,在曾国藩那“饭桌即课堂”的氛围下,李鸿章可谓是受益匪浅。李鸿章跟随在曾国藩的身边绝对是他的大幸,曾国藩的言传身教是李鸿章的性格和气质有了质的改变,为其在日后成就一番事业奠定了别人所不及的良好基础。甚至可以这样说,选择了曾国藩是李鸿章走向人生辉煌的开始。不久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李鸿章意识到自己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在听说安庆被太平军攻陷的消息后,李鸿章首先怂恿世交工部左侍郎吕贤基上奏咸丰皇帝,提出防剿太平军的方略,并积极随之到前线共事,组织团练,为自己后来组建淮军做了很好的准备。李鸿章的这种主动请缨、毛遂自荐胆识在当时的那个背景下很是少见的,也正是他的胆识,他的命运也在悄然向着高处攀升。 二、有认识就付诸实践的洋务领导者 在做江苏巡抚期间,李鸿章在率领淮军与洋人军队打交道对付太平军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了洋枪洋炮的威力,尤其是参观英法军舰更是给了他很大的刺激。然而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感叹英法兵器如何先进的层次上,他“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日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而能战之”他已想到了以夷器制夷,这在当时来看绝对是先见之明。李鸿章是一个有了认识就要付诸实践的人。于是李鸿章就开始在淮军中推广使用西洋兵器,首先是洋枪,随即是劈山炮、火炮等,此外,李鸿章还大胆聘请洋人做教练大大提升了淮军的战斗力。除了积极在淮军中推广洋枪洋炮之外,李鸿章还设厂仿造,不想仅仅靠从外国进口,也只有自己掌握了制造之法,才能真正增加自己的实力。进而,在仿制西洋枪炮的过程中,李鸿章有认识到引进设备的重要性。他说:“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的思想上又更近一层,他要由引进西洋枪炮逐渐过渡到自主生产,随后,于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南京设立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械制造局,这两个较大的兵工厂。跟进一步,李鸿章有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仿照京师同文馆在上海开办外国语言文字学馆——上海广方言馆,并派遣幼童留学生,培养了一大批诸如詹天佑唐绍仪之类的优秀人才。 虽然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以军工为核心,但为了高额的军费支出创办商务也成为了必然 有人说李鸿章的企业办得很失败,梁启超先生也曾批评说:“李鸿章所办商务,亦无一成效可睹者,无他,官督商办一语,累之而已。”然而我想,在当时的中国,创办近代的民用企业,其艰难程度绝非今日你我所能想象。要能与外国的企业竞争,就必须由政府出面来促成,这在当时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吧。另外,我认为,批评归批评,李鸿章效法西方,肯放下一般人所认为的高大姿态去向“西夷”学习就已经是很大的飞跃了;另外,李鸿章所办的各类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新式工商业在中国的生根发芽,而且此类企业的存在不也制约了外国企业、抵制了财源的外流吗?“官督商办”是时代的局限,怎能怪李鸿章一人呢?这种现实绝不是李鸿章一人之力所可以改变的不是吗? 对于洋务运动李鸿章曾在《致总理衙门函》中回答了奕的询问。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窥见李鸿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