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德育功利的审视与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学校德育功利的审视与思考.doc

  对学校德育功利的审视与思考 【摘 要】学校德育需要尊重生命,在实践中应该指向人的根本发展,面对多元价值的社会挑战,我们有必要对学校德育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澄清德育认识的固化思维与现实困惑,真正让沉睡的德育醒来,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 9/vie   【关键词】德育功利;视而不见;涛声依旧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1671-0568(2017)07-0043-03   前不久,有幸拜读了钟启泉、吴国平两位先生主编的《反思中国教育》,感触颇多。在多元价值的社会挑战面前,学校德育应从学生的个体道德需要出发,采取尊重、民主的人文德育方式,激活和弘扬学生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因素。德行的养成要经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复杂的过程,最后形成比较稳固的道德品质阶段。事实上,现在的学校德育存在较为严重的功利化倾向,把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学业水平视为谋取学校或老师名利的台阶,总要求德育出现即时的、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轻视德育的长期效益。有必要对学校德育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澄清德育认识的固化思维与现实困惑,真正让沉睡的德育醒来,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坚实基础。   一、德育功利常常“视而不见”   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先后出台的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课改,落实立德树人的指导意见》等三个文件,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值得思考的是,许多学校的工作计划里,“提高德育实效性”是常见的表述。在常规思维下,“提高德育实效性”是真理性概念。但冷静思考后发现,德育实效性一般涉及两个维度,一是短时间内取得更多的成果,即所谓低成本、高效率;二是成果必须合乎目标价值。客观地看,一些学校和管理者对德育效果立竿见影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影响学生德育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德育不同于智育,难以归因也无法简单计量。德育需要尊重生命,以学生自我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为关键,在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内部获得推动力,以生命自觉的名义注重自我发展。因此,“德育实效性”其实是学校德育功利化的集中表现。   所谓德育功利,是指学校德育在实践中所指向的目标不是人的根本发展与教育的本质,而是指向了应试教育的分数目标或是其他具有个人利益化的地方。学校德育中存在的片面强调外在价值(社会公众价值),而忽视本体价值(育人价值),总要求德育出现即时的、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轻视德育的长期效益。德育不是关注学生本体自身,更主要的是从社会的角度或是他人的角度去教化。把德育视为万能的“多元救世”工具, 带有明显的急功近利的色彩;片面强调道德教育的适应性,忽略了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的育人功能;割裂德育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无视学生内在的生命活力。这种从外到内的德育教化我们习以为常,视而不见。   1. 德育内涵单一化   德育本应该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个性,有无限发展潜力的生命体,寻找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长的机会,关注学生人性的丰富性、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期望、关注学生的身体心理、关注学生的自信、自尊和幸福感。然而,我们更多的是看到被动下的德育工作,首先考虑到的是有没有触碰学校的底线,有没有触碰教育主管部门的底线,长此以往,德育工作出现了重形式轻道德本质的现象。比如:在今天大家对安全如此重视的情况下,很少有学校肯带领学生去社会实践。对于许多有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我们会迫于外界的压力与形势而放弃。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德育无法获得相对独立的品格与地位,无法??现真正道德育人功能。   2. 德育目标简单化   学校德育在标准化的要求下忽视学生的差异,追求统一的“效果”,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探索欲望常常受到压抑,甚至被磨灭,德育目标出现了偏差。培养的是“人材”而不是“人”,学校不再把培养一个多方面发展、完整的人作为德育目标,更多的是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分数,提高学校升学率的措施,颠倒了做人与读书的因果关系。许多学生是为了升学的需要而参与学校教育,尽管学校重视开展德育活动,但德育活动缺少主线,许多活动是零敲碎打的,很少有系列的德育课程,这样的道德教育最多只会唤起学生的一些道德感受,却很难让学生认识德行对自己的意义,也就不能保证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优良道德意识很难融进学生的血液里,更不能成为他们共同的价值坚守。   3. 德育队伍利益化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对学生的心智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但我们有不少教师为了获得某种考核的需要当上了班主任。他们在班级的德育工作中,往往是得过且过,总是沿袭以往的工作模式,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主观而繁琐,喜欢站在成人的角度来衡量全部学生,以相同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