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分类法高效教学元素化合物.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巧用分类法高效教学元素化合物.doc

  巧用分类法高效教学元素化合物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化学的知识点繁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的情况,提出使用分类法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与记忆知识,加深理解与认知的观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元素化合物”这一内容为例,阐述巧用分类法进行教学的策略。 中国 9/vie   【关键词】高中化学 元素化合物 分类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0450-9889(2017)01B-0099-02   元素化合物相关知识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掌握诸多元素化合物的组成、性质、规律、各种类型的化学反应等。然而在高中的学习中,学生有繁重的课业压力,课下很少有时间去复习和记忆课上所学知识,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用分类教学法将物质进行分类。分类法是按照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等作为区分的标准,将符合同一标准的事物聚类,不同的分开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让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一个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简单快速地记忆化学知识。   一、性质分类,鉴别物质   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鉴别各种不同的元素化合物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如果对每一种化合物一一进行分析,讲解鉴别该物质的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进行快速有效的记忆,而且会降低教学效率,影响进度。因此,教师可以对不同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对相似性质的化合物进行归类讲解,引导学生掌握鉴别物质的规律与方法,学会熟练地解决这类题型。   比如,笔者在讲到含有钠元素的化合物之间的鉴别与分离时,讲到了Na2CO3 与 NaHCO3 之间相互鉴别的方法。于是笔者对碳酸正盐与碳酸酸式盐之间的这一类型的鉴别方法进行了讲解。一般来说,酸式盐的溶解性强于正盐;碳酸正盐的热稳定性要强于碳酸酸式盐;碳酸正盐与氯化钡、氯化钙溶液容易生成碳酸盐沉淀,碳酸酸式盐与盐类溶液不易生成沉淀;碳酸正盐不能与氢氧化钠等发生反应而碳酸酸式盐则能与之发生反应产生水并放出气体。当然两者也有相同的性质,比如都能与强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等。在鉴别碳酸正盐与碳酸酸式盐时,可以利用两者性质的不同之处,例如利用碳酸酸式盐的热不稳定性进行鉴别。加热两个目标溶液,产生气泡的则为碳酸酸式盐。也可以利用碳酸正盐能与氯化钡、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这一性质进行鉴别。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衍生了其他的分类,总结了可以通过加热法进行鉴别与分离的化学物质,例如碳酸铵加热后会生成气体,氯化铵受热会分解成气态;利用沉淀生成法进行鉴别与分离的化学物质。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对不同化学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讲解,使知识变得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元素分类,构建网络   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将学到的各种化学物质相联系起来,构架出一个知识网络。可以通过将各种元素进行分类,建立每一种元素相关联的化学物质的知识结构,分析各种物质的转化关系,从而使知识在头脑中更加具体与清晰。   比如在对元素化合物这部分内容进行系统复习时,笔者构建了一个以钠元素为中心的辐射图。由钠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主要有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碳酸钠等。笔者分别对每一种化合物的性质进行讲解,例如氧化钠化学式为 Na2O,白色无定形片状或粉末,遇水会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和强刺激性,到 400℃以上可以分解成金属钠和过氧化钠,应当密封干燥保存。介绍完每一种主要化合物的性质后,笔者开始引导学生思考各个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问题,例如如何从固体钠得到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先将钠放在空气中氧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钠,4Na+O2=2Na2O;然后将适量的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2O+H2O=2NaOH;最后使氢氧化钠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即可生成碳酸钠,2NaOH+CO2=Na2CO3+H2O,使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即可生成碳酸氢钠,NaOH+CO2=NaHCO3。另外,学生可以利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之间的转化关系生成另一种物质,例如得到碳酸氢钠后,可以对其充分加热,使其分解生成碳酸钠2NaHCO3Na2CO3+ CO2↑+ H2O。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对元素进行分类,讲解由具体某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及其转化,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与网络,达到了很好的复习巩固与能力提升的目的。   三、反应分类,强化认知   在元素化合物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习很多的化学反应,并且要求他们能够准确地书写其化学反应方程式。这成为学生的一大难题,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很好地记忆与书写这些方程式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