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荀子思想中人的特殊性.doc
探析荀子思想中人的特殊性
【摘要】文章探讨荀子思想中人的特殊性问题:荀子“天人之分”命题的提出,引发出对人的因素的重视;进而提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和表现,即以强调人的特殊性,揭示出人的本质所在:人相对于动物来说是“有辨”的;在人性论上,他坚持“人性趋恶”,所以要通过教化来提高人的道德人格精神;认为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人“有义”;荀子强调人“能群”,“群”是人的社会性的一种表现,是人的本质属性所在。荀子汲取了先秦各家对“人”的理论的探索成果,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对人的特殊性方面的认识,对后世学术思想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中国 1/vie
【关键词】荀子;人;特殊性
一、重“人”传统自古存在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一直以来就比较重视“人”这一主体,其实这种重人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和夏禹治水等,都是在肯定人的主体作用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很多问题都围绕人的问题而展开。直到孔子时代,他第一次把关于人的问题从理论角度提出来,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命题把人纳入到哲学的争辩体系之中;孟子主张性善论,追求尽心知天的天人合一,认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则知其天矣。”墨子主张“非命”、“尚力”,以此来肯定人的作用等。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知道先秦时期很多学者对于人的问题做出了很多探索与争论,但是他们始终把人与天联系在一起,很难从“天命”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二、荀子在人的特殊性方面的见解
荀子站在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立场上,批判继承孔孟等前辈的思想,并将其思想进行融通并赋予其自己的思想内涵,由此形成了属于自己的?P于人的思想的认识,特别是在对人的特殊性方面的认识。
1、人的特殊性的认识起点:天人之分
自古以来,尽管大多数的人有将自然力进行神化的倾向,但是作为儒家哲学的基本问题,荀子在天人关系方面有自己明确的态度:“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的观点。在此,他强调社会治乱的原因与天无关,天人相分,事在人为。荀子的观点无疑将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神秘关系解绑了,将隶属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均各还其主。这种对人类主体性的肯定,无疑开启了跨时代意义的观念变革。
当然,荀子“天人之分”的命题的提出,并不是强调天人关系的决裂,而是认为,天人之间既有分别又有联系,在此强调的是不能过分夸大天的作用,而是应当尊重人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人的特殊性的表现:人和动物的区别
荀子在论证了“天人之分”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的特有品质――“有辨”、“有义”、“性恶”和“能群”――的阐述来展现人的特殊性所在,进一步肯定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1)荀子指出,人相对于动物来说是“有辨”的,体现在“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辨”,指分别。意思是,人之所以为人,不只是因为人长了两只脚,身上没有毛,而是因为人拥有思维与智慧,并借以分辨出亲疏、男女和上下的等级秩序,这点相对于其他动植物来说是具有绝对优势的。
(2)荀子认为,人不仅“有辨”,而且在人性论上,他坚持“人性趋恶”论,即“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一观点与孟子的人性论是截然相反的,并且这也是荀子思想中对人进行思想教化的前提条件。正因为人性趋恶,所以要通过教化来提高人的道德人格精神。这里的性恶,讲的是人与生俱来的生理欲望的自然属性,而教化则是属于伦理道德规范的社会属性,也就是说荀子主张人的本性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3)荀子认为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人“有义”,他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荀子逐级递进,强调人作为生物界发展的最高阶段,是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的,无论是与水火、草木还是与禽兽相比,都存在着高贵的特殊性,特别是最后以“有义”为归结点,这也体现出他对儒家学说思想的继承,即把道德观念作为人类与动物区别的重要标志,“义”是人所特有的,是体现人和动物之间区别的特殊性所在。
(4)荀子还强调人“能群”,即“力不如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日:人能群,彼不能群也”。所谓“能群”,即有目的地结成社会群体。这不仅是人类与动物区分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人的特殊性。荀子的这一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于人的本质方面的认识是具有相通之处的。马克思认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个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恩格斯也说过:“人是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