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课大一统汉朝要点
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意义 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轻徭薄赋 重视农业 提倡节俭 以德化民 大一统 推恩令 罢独黜尊 百儒家 术 文景之治 东汉的统治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光武中兴 ①① 大一统的汉朝 徭役繁重 赋税沉重 刑法残酷 二世更加残暴 秦朝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jī jǐn ,饥荒)。·····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四匹马的毛色一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①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经济萧条、一片荒凉 大一统之源——西汉建立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秦的暴政、 长期战乱造成的。 汉初的三位统治者的统治政策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②为改变这一局面,哪几位皇帝积极努力,采取了哪些措施? 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 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重视“以德化民” 采取的措施 文 景 之 治 徭役繁重 赋税沉重 刑法残酷 秦 朝 灭 亡 文景之治 措施: ①轻徭薄赋? ②重视农业? ③提倡节俭? ④以德化民 ③文景之治是指谁和谁的统治? 意义(作用): 使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国库充裕,经济繁荣,为“大一统”的局面奠定物质基础。 材料一:“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材料二:“都鄙廪庾(lǐn yǔ)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 材料体现出当时怎样的社会景象? 汉文帝的霸陵 秦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二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 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帝即刘彻,汉景帝子, 16岁即位,在位54年,在位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使汉朝出现大一统的局面,进入了西汉的鼎盛时期。 大一统: 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 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武帝能大一统的条件: 1.文景之治为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2.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诸侯王比朕还威风, 把中央的话当耳边风! 我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我一样的威风。他还自造弓箭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现在像梁王这样的诸侯王的统治已经占据我的半壁江山,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 大 中央 诸侯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 诸侯 王国尾大不掉威胁到中央集权 强 政治上:诸侯势力相当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如果你是汉武帝,你会怎样做? 主父偃 yan ˇ 中央 诸侯 中央 诸侯 愿陛下 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主父偃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削去半数侯国 削弱诸侯国势力 大意:如果让诸侯的每个儿子都欢喜的得到他们所期望的(封地)。表面上是皇帝把恩德施予他们,实际上是分割诸侯的领地,这样就算不削藩,他们的势力也会渐渐变弱。 ?政治上: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诸子百家,说三道四。经常指责中央,不利于中央政策的实行。唧唧歪歪的,吵得我心神不宁啊! 汉武帝的抉择 人物:汉武帝 儒家代表董仲舒 道家代表张三 法家代表李四 时间:公元前134年 地点:未央宫正殿宣室 (上朝的地方) 事件:商讨思想统一的良策 经过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本人的雄才伟略,西汉呈现一幅繁荣富强的景象,而志在成为千古帝王的汉武帝仍不自满,特意召集各地方正贤良读书之人到长安,向他们求取治国安邦之策。 哈哈,古语说得好,得人才者得天下,今我大汉人才济济,安能不兴旺发达。先生等今日不要拘于君臣之礼,畅所欲言,说说我朝当实行怎样的治国之策。 谢主隆恩! 儒家代表董仲舒说。 旁白: 汉武帝: 道家、法家、儒家: 旁白: 启禀皇上,草民一介布衣,蒙圣上宣召,实乃齐天之洪福。既蒙陛下垂询,草民斗胆进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