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2_课题2_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之后讲课本P22的最上面内容 之后讲课本P22的最上面内容 讲完第1点后讲课本P22中间楷体字内容引出2、3、4、内容 讲完后讲P23楷体字部分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一.研究思路 ㈠.筛选菌株: 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要分离一种微生物,必须根据该微生物的特点,包括营养、生理、生长条件等,采用选择培养分离的方法,或抑制使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或造成有利于该菌生长的环境,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使该菌在群落中的数量上升,再通过平板稀释等方法对它进行纯培养分离。 一、课题背景 1、尿素的利用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尿素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氨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 2、细菌利用尿素的原因 土壤中的细菌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 CO(NH2) 脲酶 + CO2 NH3 + H2O 4、课题目的 ①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 ②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这样 的细菌 2、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 15.0g 琼脂 1.0g 尿素 10.0g 葡萄糖 0.2g MgSO4`7H2O 2.1g NaH2PO4 1.4g KH2PO4 3、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所需培养基: ①从物理性质看此培养基属于哪类? 固体培养基 ㈡.统计菌落数目: 1.直接计数法:这种方法是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此法的缺点是不能区分死菌和活菌。 每毫升原液所含细菌数 =每小格平均细菌数×400×10000×稀释倍数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⑴原理:在稀释度足够高时,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一个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的,即一个菌落代表原先的一个单细胞。 ⑵常用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⑶注意事项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 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注意事项 ①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上进行计数。 ②为使结果接近真实值可将同一稀释度加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平皿中,经涂布,培养计算出菌落平均数。 ③统计的菌落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 ④涂布平板法所选择倒平板的稀释度很重要,一般以三个稀释度中的第二个稀释度倒平板所出现的平均菌落数在50个左右为最好。 除上述两种常用的计数方法外,还有膜过滤法、比浊法。膜过滤法是当样品中菌数很低时,可以将一定体积的湖水、海水或饮用水等样品通过膜过滤器。然后将滤膜干燥、染色,并经处理使膜透明,再在显微镜下计算膜上(或一定面积中)的细菌数;比浊法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菌的悬液中细胞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即与光密度成正比,菌越多,光密度越大。因此可以借助于分光光度计,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以光密度表示菌量。实验测量时一定要控制在菌浓度与光密度成正比的线性范围内,否则不准确。微生物计数法,发展迅速,现有多种多样的快速、简易、自动化的仪器和装置等方法。 ㈢.设置对照: 对照实验是指除了被测试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作用是比照实验组,排除任何其他可能原因的干扰,证明确实是所测试和条件引起相应的结果。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P22旁栏思考题 想一想,如何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 答: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菌落数,最好能统计3个平板,计算出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然后按课本旁栏的公式进行计算。 P23讨论问题 A同学的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可能的解释有两种。一是由于土样不同,二是由于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究竟是哪个原因,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实验方案有两种。一种方案是可以由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样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致,则证明A无误;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的配制有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实验结果要有说服力,对照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二.实验的具体操作 ㈠.土壤取样 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中。 ◆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