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斯丹达尔与《红与黑》
第二节 斯丹达尔和《红与黑》 斯丹达尔生前曾为自己写过一篇墓碑碑文,其中有这样几句:“亨利·贝尔,米兰人。他生活过,写作过、恋爱过……”。(亨利·贝尔是斯丹达尔的原名)。斯丹达尔是法国作家,而米兰是意大利的一座城市,那么他为什么自称是米兰人,他的生活经历又是怎样、他写过哪些作品,又有着怎样的恋爱传奇故事…… 斯丹达尔与拿破仑 一、生平与创作 斯丹达尔是亨利·贝尔一百七十多个假名中最重要的一个。这本是普鲁士一个小镇的名字,是著名评论家温克尔曼的出生地,以此为笔名,可能出自对温克尔曼的敬仰之意。 生于1783年,母亲的祖先是迁居法国的意大利人。由于母亲的缘故,贝尔一生都热爱意大利。可惜七岁的时候他就失去了母亲。外祖父甘尼永大夫,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拥护者。贝尔从小就受到外祖父的培养,得到启蒙运动思想的熏陶。与外祖父相反,父亲则信奉天主教,政治上拥护波旁王朝,敌视法国大革命。他生性冷漠,对待孩子非常冷淡,严厉。妻子死后,他把孩子交给一个天主教神父管理,然而贝尔却接受了外祖父的影响成为一个自由思想者,法国大革命的拥护者。所以和父亲之间,很早就燃起了一种真正敌对的感情,且这种感情从来就没有熄灭过,并在《红与黑》和《巴马修道院》中得到强烈的反映。 1796-1799年:在本城中心学校读书。教师大多是启蒙运动思想的拥护者,也常用这种思想来教育学生。在学校里,贝尔非常用心地学习数学。他热爱数学无可争辩的精确性及其论证的真实性;这种对于精确性和真实性的爱好,后来成为其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一个基本原则。 中学毕业后,来到巴黎,因其表兄的介绍投身军界,随后参加了拿破仑对意大利的远征。1801年底,他辞去军职,闭居巴黎,钻研一向热衷的书籍。1806年底应表兄的邀请重返军界,先后参加了耶那战役和1812拿破仑对俄罗斯的远征,并亲眼目睹了莫斯科大火,也亲身经历了拿破仑大军溃退时的恐怖。这一时期,他主要任军需官,因工作买力,成绩卓著而成为了拿破仑的亲信;而他也是拿破仑的一个热烈崇拜者,且终生不渝。 1814年,拿破仑帝国的倾覆是其人生的一个最重要转折点。这以前,他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满信心,因而在其军人生活中不断冒险,这是其踌躇满志、出人头地的时期。波旁王朝复辟后,贝尔认为法国进入了一个有力而无用的时代,因而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失去了信心。他曾忧愤地说:“从波旁家族返回巴黎的那一天起,贝尔就清楚地知道:一个到过莫斯科的人,在法国除了忍受屈辱再也得不到别的什么了。” 自此以后,他闭居意大利米兰,开始了创作生涯。自1814年始,他用各种不同的笔名发表了《意大利绘画史》、《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等作品。期间,他与从事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烧碳党人来往频繁,并参加了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的意大利浪漫主义运动,引起了奥地利当局的注意,1821年被迫离开了米兰。 1821-1830年,除到外省或国外作短期旅行外,大部分时间住在巴黎,过着拮据的文人生活,主要著述是:爱情心理学论著《论爱情》、文艺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长篇小说《阿尔芒斯》和《红与黑》。 《论爱情》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多年实践的结晶,据说斯丹达尔在紧张的军旅生活、学习和写作间隙,常常去追求恋爱,但成功的情况却很少。 《拉辛与莎士比亚》是重要美学论著。针对古典主义的拟古保守倾向,他反复强调文艺要适应时代发展,新文学的任务就是要艺术地反映当前的社会生活。他把所阐述的文艺观点和美学思想称之为浪漫主义,其实正是今天人们所理解的现实主义,所以本书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篇美学宣言。斯丹达尔的小说多带副标题,如《阿尔芒斯》以“一八二七年巴黎沙龙的几个场景”作为副标,《红与黑》以“一八三零年纪事”为副标,都是其以上所阐述的文艺观在创作中的最明显的表现。 《阿尔芒斯》是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827年,作品以一对贵族青年的不幸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深刻地揭露、批判了复辟时期贵族阶级的腐朽没落,塑造出了一个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法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七月革命后,迫于生计不得不向新政府谋求职务,遂被任命为法国驻意大利、属教皇直辖的一个海滨小城的领事。他在此度过寂寞的晚年。这是个重要的创作时期,写出了一系列思想深邃的作品: 写于1833-1836年间于身后发表的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吕西安·勒万》又名《红与白》,揭露被金融家左右的七月王朝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矛盾。 183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是其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辉煌天才最有力的见证。长达600页的书,仅用了52天的时间写成。整篇小说与《红与黑》相近,也有着“红”与“黑”的选择问题,并通过主人公的不幸结局,揭露出了神圣同盟时代欧洲各封建王国封建君主制度的反动、腐朽和虚弱的本质。 1839年,十年间陆续发表的以意大利历史轶事为题材的一些中、短篇小说结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