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1868年9月,徐寿与其子科学家徐建寅在江南制造总局制造了第一号火轮“恬吉”号(载重达600吨) * 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 经济上工业化 1912年1月28日 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 政治上民主化 思想文化上科学民主化 第一幕(清末民初) 小明:妈妈,外公来电报啦! 小明妈(看完电报):外公过几天要来上海看望咱们啦! 小明:从昆明到上海那么远的路,那得花多少时间呀? 小明妈:滇越铁路通车后,现在交通便利多了,外公可以先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到上海,全程只需短短的几天。 马车 轿子 黄包车 乌蓬船 图说历史 早期火车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郑观应《盛世危言》 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惟任其侮辱而莫之御。 你知道中国古代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 烽火台 古代驿站鸡鸣驿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自己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1879年,李鸿章在天津架设起中国大陆第一条自办电报线路。此后,中国电报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苏州电报局观前营业处 早期电报机 第二幕(清末民初) 这天,小明一家去码头接外公。在码头,用数码相机照了张全家福,留下了纪念性的一刻。吃过午饭,全家一起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定军山》,妈妈对男主角雄浑的声音大加赞赏。晚饭过后,小明拿了份上海最著名的报纸《江南晚报》与外公一起阅读,报纸上内容真丰富:有广告、新闻、评论等。但报纸上有很多字小明不认识,外公让小明查字典。 文化生活 的变化 照相 电影 报纸 照相 19世纪40年代,西方照相术传入中国,至19世纪末,全国许多城市均有开设照相馆,拍照留影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并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 电影 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 1905年,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是一部无声电影。 1931年,拍摄《个女红牡丹》,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电影演变:无声——有声 《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 报纸 19世纪,中国出现了很多中外文近代报纸。最为出名的是1872年上海创办的《申报》。该报确立了我国近代报刊的基本模式。发行及时,并刊登广告,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报刊大量创办的同时,近代图书出版也开始起步和快速发展。1897年夏瑞芳等人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 它在编印教科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始人夏瑞芳 第三幕(清末民初) 这一天,小明陪外公逛街,在街头他们看到了以下一幕…… 课本剧《剪辫风波》 社会风俗 的变迁 剪辫 不缠足 礼仪称谓 服饰 断发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1868年9月,徐寿与其子科学家徐建寅在江南制造总局制造了第一号火轮“恬吉”号(载重达600吨)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