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香港电脑课程的发展-FacultyofEducationCUHK
香港電腦課程的發展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Curriculum in Hong Kong
潘世榮
資訊與應用科技系
摘錄
1982年電腦科開始成為香港中學課程,發展至今,初中有普通電腦科,高中有電腦科,大學預科有高級課程電腦科及高級補充課程電腦應用科。本文主要在評述香港各個電腦課程發展,由課程設計與施教,其間所遭遇的困難與爭論,包括教學法、課程內容、考核評鑑、教材資源與電腦設備等,與及展望在資訊科技教育新紀元下,電腦科作為學校課程的一部份所扮演的角式。最後總結影響香港電腦課程發展幾個重要因素。
In 1982, Computer Studies started to be a school subject in Hong Kong secondary curriculum and up to now there are Computer Literacy in ju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Computer Studies in se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Advanced Level Computer Studies and Advanced Supplementary Level Computer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and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iculum of computer subjects from the design to the implementation covering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and debates raised. These include the teaching methods, contents of syllabi, assessments and examinations, teaching resources and computing equipment. It also includes the role of computer subjects in school curriculum in an 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everal major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 school computer curriculum.
引言
一個學科能在學校課程出現與及之後發展的教與學各相關的情況,自然受不少因素影響。其中以社會因素、教育制度、教育學者、學生與教師人際互動最為直接。本文透過電腦學科的發展過程,描繪一個課程的出現及改進,看出此課程在社會上的重要性、適應能力,最後而脫胎換骨地以資訊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理念,以融入的形式在學校各課程中出現。本文重要之處是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課程如何深刻地受社會經濟發展導引至不同的方向。
研究框架
課程作為一門學術研究,根據黃顯華(1993)引述Klein的分析,可分為三個範疇。第一個是屬於課程設計,是實質的(substantive),主要是處理課程的目的、內容、教學策略和教材等,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課程本質和價值。第二個是政治-社會性的(political-social),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社會對教育的要求與有關機構制訂課程的背後原因,主要是探討人際互動過程。第三個是技術-專業的(technical-professional),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課程實施、評估與改進的過程,相關的行政與資源的措施。第二個與第三個範疇是屬於課程發展(本文)要探討的課題。
香港首個電腦科課程的出現
80年代初,美國生產的微型電腦如Commodore的PET(1976年開始生產),Radio Shack的TRS-80以及香港仿製的蘋果二型電腦,開始在商業市場出現,因為價錢較便宜,一些中學、教育學院和教育署開始擁有這些微型電腦。電腦的功能以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為一眾熱心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進而積極推動電腦教育。與此同時。少數的中學亦自行裝置微型電腦,而且進行試教,內容以編寫BASIC語言為主,所得效果非常滿意。其他學校有見及此,亦紛紛開設電腦課程,但多數是以電腦學會形式,作為學校課餘活動(Yu, 1981);主要的原因是當時的電腦硬件價錢非常昂貴,要大量購置作課堂用實不可能。
學校要擁有較多的電腦硬件,電腦科才能成為中學正式課程,因此後來電腦硬件價錢下降(Summers, 1979, p.4),便促成電腦科在中學課程出現。此外,還有兩大因素。第一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