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36藉著過氧化氫酵素來研究酵素的動力學.docVIP

問題36藉著過氧化氫酵素來研究酵素的動力學.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問題36藉著過氧化氫酵素來研究酵素的動力學

PAGE PAGE 16 題31 由測定二氧化碳的密度計算其分子量 前言 亞佛加厥原理(1811)是一基本的原理。例如,由測定氣體的密度以計算其分子量是根據此原理。Cannizzaro於1858年提出由測定氣體的密度所算出的分子量可用於決定原子量。例如,NO、N2O與NO2的分子量相對於分子量為2的氫,Cannizzaro分別定其為30、44與46。由大量的這種數據,得以推測各種元素的原子量。 於19世紀,氣體密度的測定導致另一大突破。Rayleigh 與 Ramsay在測定氮的密度時發現了氬(見題6)。不久,另一團隊加入以協助其完成週期表。在下述的實驗,亞佛加厥原理用來示例由密度的測定以決定二氧化碳的分子量。這個實驗同時應用了理想氣體定律。 材料 乾冰、水 器具 天平(至少0.01克精準),具有側管的燒瓶(500mL) 2個、橡皮管、橡皮塞、鋁箔、量筒、溫度計、氣壓計 實驗設計 31-1. 用乾冰做為二氧化碳的來源,設計兩種不同的方法,在室溫、室壓,以測定二氧化碳的密度。 31-2. 指出實驗誤差的可能來源,並提出如何降低誤差的方法。 31-3. 計算二氧化碳的分子量: (i)由其相對於空氣的密度計算 (ii)用理想氣體定律計算 操作A 1.記下室溫(T)與氣壓(p) 2.稱燒瓶重W1 W1=W(燒瓶)+W(空氣) (1) 3. 取粉碎了的乾冰,將其放置於燒瓶底,等待乾冰昇華。過了一段時間,確認沒有固體的乾冰留存,測定燒瓶內的溫度。等候瓶內的溫度與瓶外的溫度相等時,用鋁箔輕輕蓋上瓶口,使在室溫與大氣壓的二氧化碳充滿燒瓶。擦乾燒瓶外凝結的水,然後稱重W2。 W2=W(燒瓶)+W(CO2) (2) 4. 用橡皮塞封住燒瓶側管的管口。用水充滿燒瓶至瓶口,用量筒測量其體積。這是在燒瓶內二氧化碳的體積(V)。假設空氣中氮78%,氧21%,氬1%,計算在這個實驗下,這個體積的空氣重W(空氣)。一莫耳的空氣,重29.0g,計算W(燒瓶)由式(1)與W(空氣),然後由式(2)與W(燒瓶)計算W(CO2)。 5. 由W(CO2)與W(空氣),計算二氧化碳的分子量。 MW(CO2)=(29.0)〔W(CO2)/W(air)〕 6. 由理想氣體定律,計算二氧化碳的分子量, pV=〔W(CO2)/MW(CO2)〕RT 操作B 1. 用橡皮管連接兩個燒瓶的側管。升高其中的一個燒瓶後,在其瓶底放入足夠量的粉碎乾冰,並用橡皮塞,封住瓶口,讓二氧化碳從燒瓶的側管溢流至置於下面供作接受瓶的另一個燒瓶,使其充滿二氧化碳。 2. 當有足夠量的二氧化碳充滿了燒瓶後,用鋁箔蓋住瓶口,並稱其重。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在接受瓶的二氧化碳是處於室溫與大氣壓下。 3. 如同在操作A,測量燒瓶的體積V,與重量。 4. 重複操作至可獲得在燒瓶中的二氧化碳的重量不變。 5. 如同上述方法,計算二氧化碳的分子量。 32題 以凝固點下降法測定分子量 前言 氣體密度的精確測定,在19世紀是用來決定氣體化合物的分子量。不過對於液體與固體的化合物,則利用溶液的依數性。這一篇演示在19世紀,化學家如何利用凝固點下降法來估計未知化合物的分子量,進而從實驗式決定分子式。凝固點下降法也可以用來驗證Arrhenius的電離學說。 材料 冰、氯化鈉、未知化合物A(葡萄糖)、未知化合物B(蔗糖) 器具 溫度計或數位溫度計(0.1℃精準度),燒杯、試管、銅線 操作 1. 用燒杯取碎冰與水後,加入足夠的食鹽,使冰水的溫度降至-8℃ ~ - 2. 用試管(直徑2 ~ 3cm)取蒸餾水數毫升。放一支溫度計或數位溫度計,以及一個末端彎有圓環的銅線以供作攪拌棒以便於攪拌。然後,將試管置入冰水浴並一邊攪拌一邊記錄溫度的變化約10分鐘。溫度會明顯下降至過冷,然後稍微上升至凝固點,在此溫度會維持穩定不變。以水的凝固點為0℃,校正溫度計或數位溫度計。 3. 配製1.00與2.00重量莫耳( molal )濃度的氯化鈉水溶液。如同上述方式,分別測定這兩個溶液的凝固點。用三個點(校正過的水的凝固點為原點,1.00以及2.00molal濃度),繪製曲線,以示凝固點與molal濃度的關係。從斜率與氯化鈉的van’t Hoff 因數( factor ) i,計算水的莫耳凝固點下降常數Kf 4. 取20克的未知物A,將其溶解於80克的純水中。同樣也溶解20克的未知物B於80克的純水中。分別測定這兩個溶液的凝固點下降,並計算其重量莫耳濃度( molality )。 5. 從所算出的重量莫耳濃度以及溶於1000克水中的未知物的克數,計算兩個未知物A與B的分子量。 6. 從元素分析得知兩個未知物均為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其重量百分率在實驗誤差範圍而言,是相似(C:40 ~ 42%,H:6 ~ 7%,O:51 ~ 54%) 試推測未知物A與B的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