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师生对对碰。
师:同学们,历史的天空群星闪耀,无数历史人物的高尚情操永载史册。
师: 陆游说,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 取丹心照汗青。
二、名人面对面。
1、司马迁说——(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用课文中的的一句话来解释,谁能找出来读读?
3、司马迁为什么会说这样一句话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生:《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三、学习课文——品悟“发愤”
1.【学程单1】
①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原因,并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②学习时间:2分钟。
2.交流:你找到哪些描写司马迁撰写《史记》原因的句子?
(1)指导读好父亲的话。
是呀,万般言辞中,一位泪流满面的老人在倾诉着他的心愿,谁来读?
一位紧紧拉着儿子手的老人,托付着他毕生的心愿,谁来读?
这是一位老人,一个史学家,临终时的话,可见他的心愿多么重要。大家一齐读。
(2)这样的嘱托,司马迁时刻牢记,这样的遗愿,他怎能忘记?(板书:牢记嘱托)
3.为了完成父亲的临终嘱托,司马迁又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呢?
【学程单2】
①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用浪线画出课文中突出表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句子。
②选择一处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同桌交流。
③学习时间:4分钟。
4.交流: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交流感受)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司马迁的发愤努力?(牢记、忙着)你能通过朗读读出司马迁的“发愤努力”吗?(指名读、齐读)这儿的“嘱托”一词能换成“嘱咐”吗?为什么?(“嘱托”是指托人办事,托付,文中的是指司马迁的父亲托付儿子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嘱咐是告诉对方应该怎么做。)用“嘱托”更能突出这一心愿对父亲来说是多么重要,也可以看出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交流感受)
在这句话中,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发愤努力?(尽力、重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5.读到这儿,老师不禁要问:这埋在司马迁心中的痛苦、耻辱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1)理解“横”的意思。学生选择。
横:①意外的,不吉利的②凶暴,粗暴
“飞来横祸” 中的“横”意思为(1)“横祸”能不能改成“灾祸”?为什么?(不能。横祸是指突然发生的,强调突发性,严重性;灾祸则没有突发性和严重性的特征)
(2)这“飞来横祸”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事?补充《李陵事件》
(3)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对司马迁执行了什么样的酷刑呢?(补充资料)
6.这对于一个从小听着英雄故事长大,血液里流淌着自尊自强信念,胸怀大志,有着建功立业理想的伟男儿,怎能不感到万般屈辱呢!但是,“士可杀,不可辱”,受了酷刑的司马迁内心是怎样的呢?谁来读?【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1)司马迁悲的是什么?愤的是什么?(为自己大志未成,却成了废人感到悲伤;为汉武帝不分清红皂白,乱用酷刑感到愤慨。)
(2)这个念头指的是什么?(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的自杀念头)
(3)这里的“残生”,老师想换个词语,用“一生”,可以吗?(不行,“残生”是指他残余的日子,而且往往是不太有希望和光明前景的,更说明对司马迁来说,剩下的日子是残废的,活着也毫无意义了,生不如死。而“一生”则从出生开始全部包括在内。)
(4)从“残生”中,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刑罚的残酷。痛苦与耻辱同在,梦想与嘱托共存,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他该怎么办?我们一起思考几个问题:
如果司马迁血溅墙头,《史记》将___________。选择“生”,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司马迁了此残生,父亲的遗愿将__________。选择“生”,预示着_______________。
如果司马迁一死了之,他的死将______________。选择“生”,可能他会________________。
(5)因此,司马迁选择了“生”,还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齐读。
思考:鸿毛指什么?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轻于鸿毛?——摆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