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古典诗歌意境的鉴赏》.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我国古典诗歌意境的鉴赏 ——高中语文新课标(选修)诗歌欣赏例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 诗歌鉴赏 意境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设置了三个古典诗歌单元,共有三十首诗词,分别从“探究诗歌的旨意”、“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声韵”三方面入手,着重从文学鉴赏角度进一步引导同学们阅读古代诗歌,通过同学们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代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下面以这册教材的第二单元为重点,谈谈古典诗歌意境的鉴赏。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意)与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它可以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人恍若身临其境。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所常有的喜怒哀乐,即由此而生。清代的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意境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之所在,意境不鲜明的作品很难称得上是文学作品,至少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诗歌尤其如此。 诗歌的鉴赏重在主题,而主题通常是借助于意境来表达的。因此,读诗须仔细品味诗中意境,不在意境上下一番功夫,即使能倒背如流,也不过是机械记诵,如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读诗如能注重品味、鉴赏诗的意境,正是审美意识的萌芽。 构成诗歌意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突出重点,分化难点,让学生在古典诗歌的阅读欣赏中不感到茫然,而又有章可循,兴趣渐生。这样,选修课的目的与效果就自然达到了。 以下就从六个方面入手来浅析“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意境美”, 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紧扣诗歌的画面和形象,理解并感受景中情 意境的形成,有赖于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二者的交融。客观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在诗词中,诗人通过“景”的描写把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其中,这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而山石溪流、大漠沧海、古道边关、落日残月、清风细雨,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从诗人描写的景象入手,能很好地进人诗人创造的意境中。有些诗词以“物”为描写对象,并赋予“物”以人格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托物言志或感物抒怀。与写景诗不同的是,它不注重对景象的描写,而重视显示物的特征或是物背后的隐喻意。比如古典诗词中的松、竹、梅、荷、兰、菊、雁、蝉、鹰等都有它们特定的文化内涵。 初唐诗人张若虚在诗《春江花月夜》中,凭借着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美景的描绘,尽情赞颂了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了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展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的意境。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在词《雨霖铃》中将“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相思情的景物集中在一起,展现了词人因失去爱的慰藉而孤单、痛苦的心境。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词《沁园春 长沙》中通过“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等一系列的物象,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因此,在欣赏诗歌意境的过程中,必须紧扣诗歌的画面和形象,理解并感受景中情。 二、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的威力 我国古典诗歌既讲究明朗晓畅,也推崇含蓄蕴藉,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宋·严羽《沧浪诗话》)。因此,欣赏者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入里,领略诗歌的含蓄美。 我们在诵读、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首先要随着诗篇的进度,循着月光的扩散,展开丰富、奇妙的想象,在我们的脑海中构成一幅幅美丽的月下风景变幻图,同时还要细细品味画境中缥缈、朦胧的情思,感觉诗人感情节奏的变化和诗歌跌宕起伏的音乐美。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在诗《春晓》中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漫春光和“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 唐代诗人杜牧在诗《过华清宫》中由“一骑红尘”写到“妃子笑”,就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春秋时周幽王为了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这一尽人皆知的故事,从而把握诗人“咏史以讽”的艺术效果。 南唐后主李煜在词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