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7.2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doc
17.2 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教学难点】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问题设计的研究,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研究光电效应实验电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1:回顾前面的学习,总结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
学生回顾,思考并回答。
教师倾听、点评并总结,多媒体投影。
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17世纪时,科学家已经形成了两大对立学说。一种是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从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在均匀的介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牛顿支持微粒说。另一种是惠更斯首先提出的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由于波动说没有数学基础使得当时微粒说占上风。然后从19世纪初开始,托马斯·杨、菲涅耳、马吕斯等分别观察到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这等于对微粒说宣判了死刑。19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麦克斯韦和赫兹先后从理论上和实验上确认了光的电磁波本质,光的波动理论似乎已经完美了。
然后在1887年赫兹在研究电磁波的实验中偶尔发现,接收电路的间隙如果受到光照,就更容易产生电火花。这就是最早发现的光电效应,发现用波动说无法解释此现象。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并提出了光既是波,也是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并因此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进行新课
1、光电效应-现象
教师:实验演示。(课件辅助讲述)
用弧光灯照射擦得很亮的锌板,注意用导线与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使验电器张角增大到约为30度时,再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锌板,则验电器的指针张角会变大。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
教师提问: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表明锌板在射线照射下锌板带电,指针张角变大,说明锌板带正电。即锌板在射线照射下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1、光电效应-定义
概念: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个现象称为光电效应,这种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1、光电效应-实验过程及现象
如图所示,阴极K和阳极A是密封在真空玻璃管中的两个电极,K在收到光照时能够发射光电子。
电源按图示极性连接时,阳极A吸收阴极K发出的光电子,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
我们可以调整K与A之间的电压大小,甚至可以将电源的正负极进行对调。
教师:做实验。实验步骤为:
断开开关,无光照,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不偏转
闭合开关,无光照,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
断开开关,有光照,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
闭合开关,有光照,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有示数
增大电压,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但当电压表示数增大到一定值时,电流表示数不再增加。
反接电源电压,闭合开关,电压增大,电流表示数逐渐减小为零。
断开开关,分别用红光和绿光去照射,红光电流表无示数,绿光电流表有示数。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1、光电效应-实验规律一
教师提问:发现有光照时,为什么电流表有示数?
学生回答:说明阴极K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发射光电子,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电流表就有示数了。
教师提问:为什么两极之间加如图所示电压,电流表示数增加?
学生回答:加如图所示电压,两极之间形成加速电场,能使更多的电子被阳极A吸收,电流增大。
教师提问:为什么电流增大到一定值之后,电压即使再增大,电流也不会增大?
学生回答:说明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阴极K发射的光电子数目是一定的,电压增加到一定值时,所有光电子都被阳极A吸收,再增加电压,电流不会增大。
教师总结:实验表明,阴极K在光照条件下会发射光电子,并在电场作用下会形成光电流,存在饱和电流,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当入射光的强度越强时,饱和电流增加,说明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
1、光电效应-实验规律二
教师:我们将电源反接后,电场反向,光电子离开阴极后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运动受到阻碍。但是为什么,电流表仍然有示数?
学生:说明电子离开阴极时有初动能,在阻力作用下仍旧可以运动到阳极形成光电流。而随着电场增大,电子正好不能达到阳极A,不能形成光电流。
教师:此时的电压值,我们就称为遏止电压。
如图为光电效应的伏安特性曲线,横坐标的截距Uc就为遏止电压。
教师:遏止电压的存在意味着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初速度,如图,当最大初速度为vc时,在方向电场作用下,电子减速,正好不能到达A极,由动能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1n阶行列式1.1.1二阶、三阶行列式n阶行列式的概念来源.ppt
- 1.公元前770---前476,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公元前475---前.ppt
- 1.关于CCD温度的重要性.doc
- 1.努力做到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特长相结合.ppt
- 1.地球在哭泣.doc
- 1.场效应管的特点和分类.ppt
- 1.数学建模竞赛概况2.如何备战数学建模竞赛3.竞赛优秀论文.ppt
- 10.3酸碱滴定(共4课时).doc
- 1光学转接适配系统.doc
- 2005《制冷空调学科前沿》试题A卷答案.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