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创穿刺治疗颅内血肿80例分析_0
微创穿刺治疗颅内血肿80例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治疗 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 YL-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治疗。根据头颅CT定位,避开大血管走行及重要功能区确定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电钻驱动下锥颅后进入血肿腔,血肿冲洗液反复等量冲洗。最后注入液化剂,2~4 h开放引流。结果 治疗脑出血80例,出血量25~120 ml,3天内意识清醒30例,1周内清醒26例,2周内清醒12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8例(病死率10%)。手术后24 h因脑病致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4例,术后8~12天上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术后25天因肺部感染全身衰竭死亡1例。术后死于心肌梗死1例。结论 应用YL-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遗症少,选择好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其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 微创;穿刺针;颅内血肿
脑出血是基层 医院 的常见病、多发病。一直以来,人们不断探索治疗脑出血的有效途径。北京万特宝公司生产的YL-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为临床医生治疗该病提供了可能。我院两年来与神经内科联手应用此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0例,男58例,女22例,年龄36~82岁,平均596岁。有高血压史57例,23例否认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正常3例。活动中起病49例,安静状态下起病5例,激动后起病26例。意识清楚11例,嗜睡25例,浅昏迷37例,中深昏迷7例。颅脑CT示出血部位:基底节56例,丘脑7例,脑叶18例。按多田法 计算 脑出血量为25~120 ml。发病距手术时间:3~6 h者17例,7~24 h者43例,25~72 h者20例。
12 手术方法 根据头颅CT定位,避开大血管走行及重要功能区确定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电钻驱动下将特制YL-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锥颅后进入血肿腔,在颅骨上自锁固定,抽出针芯,拧紧盖帽,针侧管连接塑料管后可行血肿震荡抽吸、冲洗。冲洗液可用4 冰生理盐水500 ml+1 mg肾上腺素,待冲洗液清亮后闭管,连接引流管,接着取掉正孔盖帽,插入粉碎针,注入液化剂,再次安上正孔盖帽,约4 h后开放侧管流出被液化的血液。根据血肿清除情况拔针。
13 术后处理 (1)血压均控制在(140~170)/(75~90)mmHg以下[1];(2)推注冲洗液或液化剂时施力不宜过猛,且排气速度不宜过快;(3)注意观察胃液状态和大便情况预防应急性溃疡;(4)加强护理,防治坠积性肺炎和褥疮;(5)尽量减少使用肾毒性药物以预防肾衰竭。
2 结果
全组拔出引流管时间在术后3~5天内。3天意识清醒者30例,1周内清醒者26例,2周内清醒者12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8例(病死率10%),手术后24 h因脑疝致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4例,术后8~12天上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术后2天因肺部感染,全身衰竭死亡1例,术后死于心肌梗死1例。
3 讨论
31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优点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手术本身对机体的侵袭,对脑的损伤小,减少了并发症,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或不能耐受传统开颅术的患者,加快血肿清除和缩短 治疗 时间。 应用 YL-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及其他类型的脑出血可在短时间内完成部分,或大部分血肿清除,减轻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使被挤压的脑组织及时复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和脑缺氧,有效地保护了神经功能,避免了脑疝的发生。
32 手术时机的选择 脑内小的血管分支破裂后一般在20~30 min出血基本自行停止,但也可因患者咳嗽、紧张运动等使血肿扩大,一般在6~7 h内病情不稳定,血压波动性大,出血还未完全停止,可诱发再出血,且早期血凝块尚未溶解不易抽出[2],6~7 h后开始出现周围组织水肿,24~48 h为脑水肿高峰期,脑疝常易发生。脑缺氧、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常易出现,在继发性脑实质损伤前清除血肿,可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所以笔者认为无论是高血压性脑出血、脑血管畸形导致的脑出血,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出血,手术最好在发病后6~7 h内进行,较早清除血肿,脑缺氧极大地减轻,从而有效地保护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但对于早期发生脑疝的急进型脑出血应立即进行手术。
33 术后再出血的防治 术后再出血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多出现在术后24~48 h,手术离发病时间过短,血肿排空过快,造成血肿腔内压骤降是再出血的主要因素,对于术后神志清醒患者应让其保持情绪稳定,嘱其勿用力咳嗽及排便,情绪烦躁者可适当应用镇静剂,伴有高热者,应用电冰毯降温,也可应用冬眠合剂。术后血压控制在(140~170)/(75~90)mmHg[1],应根据患者的基础血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过高可导致再出血,过低则大脑供血、供氧不足而导致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