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科班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卷子(二)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命题:范依强 审核:王玉) 2014、12、4
(一)修身与做人
修身,其内涵是 通过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以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实现理想人格,进而影响他人,奉献社会。
修身最重要的功能是抑制人性中的恶,广大人性中的善。古人对人性的认识,说法不一。孔子曰“性相近”,孟子倡“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秦汉以后董仲舒、杨雄等则认为性兼善恶。不管怎么样,人性只是一个内在的、潜藏的某种可能性,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须下一番结结实实的修身功夫。孟子认为人生而具有仁、义、礼、智四种道德情感,但这四种道德意识只是“善端”,即善的萌芽,能不能显露出来且成长壮大,有待于后天的努力,需要自我修养、爱护培养。就像树木的生长,需要阳光照耀,雨露滋润,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斧斤砍伐,牛羊啃食,再好的树苗也会夭折。他说,“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荀子认为人生而好利、疾恶、有耳目之欲、好声色,如果顺从这些天性,就会出现争抢掠夺、残杀暴乱之事,必须制订礼仪法则制度规范,强制人们遵守,长此以往,就会成为人们的自觉修养。董仲舒认为人性兼善恶,若不加以修炼,善也可能会变成恶。杨雄说得更为简洁明了:“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总之,自先秦以来的思想家们不管对人性的认识如何,无一例外都强调后天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唯有修养才能抑恶扬善,成就世间最高贵的人。
修身要达成的目标,一要光明磊落,坦荡正直。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老是烦恼。二要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孔子将对义与利的态度视为区别君子小人的标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三要积极进取,宽厚包容。《周易》上说的: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是说,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生生不息,君子应如自然一样,永远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大地,胸怀阔大,兼容万物,君子应如大地般心胸宽广,增厚美德。修身对内要达到的效果是慎其独。《中庸》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正因为君子重修身,注意培育理想的精神境界,因此便拥有了高贵的品格,让人尊重,让人敬服,且不怒而威,就像荀子所说的,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
修身需要自我努力,不断超越。孔子曾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认为只要心中存仁,按照仁的标准去做,向着仁的目标不断努力,就能实现仁。屈原《九章》曰: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美善不是外面得来的,而是自我内在的努力,好的名气也不是虚张声势得来的,而需要实实在在的付出。屈原经常以芳草喻贤人君子,以萧艾比蜕变堕落了的人,意谓若不自觉修养,君子也会变小人。修身要脚踏实地,从小处做起: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还要持之以恒,永不放弃。《诗经》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要进行切、磋、琢、磨的功夫,否则不能成器,要成就一名君子,也需要进行一番艰苦修炼的过程。荀子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只要经过持之以恒的陶冶修炼,人人皆可成为道德高尚之人,成为知耻向荣之人;只要每一个人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自觉向善,远离邪恶,就会形成良好的道德习俗与社会氛围。
①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战国时期有名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并由宰相李斯书大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于其上。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国粹之一的玉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此时的作品,集数千年玉文化之大成,玉质之美,品种之多,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
③《管子》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古代封禅用的书文,刻在玉上,称之为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之为玉节。由此可见,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④玉,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⑤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或住宅。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皎洁的月亮中有一个黑影,古人不知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此后,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词指代月亮,既文雅又神秘。
⑥玉,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