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孙权
说起三国,人们往往脱口而出:曹操怎么样,刘备怎么样,关羽怎么样,诸葛亮怎么样……
话题稍深,有人也会谈到:张飞如何,赵云如何,袁绍、袁术如何,甚至周瑜如何,陆逊如何……
而很少有人谈到一个看似平庸无能,实则举足轻重的人物———孙权①。
其实,孙权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智勇兼备的英雄。据传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的第22代孙,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马射虎,胆略超群。孙权在小时候便跟着哥哥转战各地,见过世面,而且他又很爱读书,历史、文学各方面都广泛涉猎,这使得孙权初步具备了文韬武略。孙权有着开朗的性格,也很能容人。在父兄的军队中名望很高,在父亲战死后,有时还给哥哥出谋划策,让哥哥孙策大为惊讶,没想到弟弟竟有如此过人的谋略。孙策很高兴,在设宴招待宾客的时候,总是对弟弟孙权说:“你看,现在眼前的文臣武将,以后都会成为你的属下,辅佐你成就大业的。”为了让弟弟早日成,孙策让他去做了一个县的县长,这时的孙权只有十五岁。
公元200年四月初四,孙策死,临终时,孙策将孙权托付给了张昭,然后又将印信交给了孙权,对他说:“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策死的时候很年轻,年仅二十六岁。孙权没有辜负哥哥的希望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秉承父兄遗志,在张昭、周瑜等协助下,,聘求名士,安抚百姓,很快稳定了局势。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公元203、205年,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即秦汉时的百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公元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赤壁一战,曹操元气大伤,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奠定了自己的霸业。这一年,孙权仅仅二十七岁。《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作用夸大,对周瑜的描写也,但忽视了孙权的作用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毕竟有些出入。
公元213年,曹操为报赤壁之仇,率领40万大军再次南下攻打吴国。年仅31岁的孙权指挥东吴水师沉应战,拒曹操於濡须口(今安徽无为)。曹操见他英姿勃勃,指挥水师进退有序,士气高昂,由衷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不久,便撤军回国。公元29年孙权联曹反蜀,杀掉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公元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在彝陵之战中大破蜀军。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年号黄龙。不久迁都建业(今南京)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庙号太祖,在位24年程昱:“权有谋。”刘晔:“权有雄才。”
毛泽东:“孙权是个很能干的人。”“当今惜无孙仲谋。吴国在三国中势力是最弱的,可维持的时间却是最长的,这与孙权在位五十余年的开拓和治理成为雄略之主我们不得不说,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政治家。一、多谋善断
多谋和善断是来自两个方面的素质,能完美地结合在一个人身上实属不易。他名权字(仲)谋权即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就是决断的能力谋即多思,富于策划。从他的名字中也能够反映出他这一特点,更加证明了孙权这一特点是名其实的。在从政的人员里有一种人,他们善于分析形势,考虑问题十分周全,善于策划,总能提出很多可行的解决方案。虽然他们有这么多特点,但他们缺乏一种应变、决断和实干的能力,不善于随时把握局势的变化,具体行动起来却又优柔寡断。此外还有一种人,他们比较善于把握机会,行事果断,敢做敢为,一旦决定,就立即实行,毫不犹豫,也不手软可他们也有短处,就是缺乏分析复杂局势的能力,不善于多思,看问题往往顾此失彼,容易仓促作决断而就是这两个不容易做到的地方,同时体现在了孙权的身上他能将这两方面很好地结合在自己的决策和行动中,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对待重大事情时,下属通常会给领导提出很多意见,领导者如何粗中取精、伪中存真,及时做出合理的决,对事情的成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这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孙权做得非常好。在剿抚山越人后,孙权又紧接着灭掉了占据长江上游的江夏太守黄祖,将夏口纳入自己的版图。就在他踌躇满志时,曹操率领大军来到赤壁,鲁肃急忙邀诸葛亮一起去见孙权,共同分析了曹操兵力与江东和刘备兵力的对比,以及曹操长途征战的不利因素,加上水上作战江东占据上风。孙权感觉这个策划不错,便召集大臣们共同商议,在这个时候,曹操送来了书信,说自己领兵八十万,要与江东决一雌雄。曹操的恐吓使东吴内部动摇了军心,图保家室的、胆小怕事的、另谋投靠的都主张投降。在这个时候,是战是降对于东吴的命运起着决定性作用。经过权衡,孙权下破釜沉舟的决心,决定与曹操在赤壁决以死战。赤壁之战后,曹军元气大伤,从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孙权的决断能力,试想如果当时孙权不经思考就采纳占多数的投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