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标准化本质特征的三个命题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李瑞昌 标准化是一门学科,为提高人类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 体现标准化本质特性的三个命题 ——标准化也是哲学 ——标准化工作本身也应有一个标准 ——标准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标准化也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科学”(恩格斯的名言)。标准反映的则是事物(包括人的行为)之间的具体联系。 哲学和标准给出的都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术,哲学给出的是思维方法,标准给出的是知识或技术基础,是事物之间的协调关系。 因此,从理论层面上,哲学高于标准,标准高于技术。由此,标准化工作应在哲学思想指导下,技术工作应在标准指导下进行。 (一)研究标准与哲学的意义 研究标准与哲学之间的联系,有助于运用哲学来认识标准的本质特性,指导标准的制修订,促进标准化理论的创新,指导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二)哲学层面上的标准 标准以科学技术、经验和常识为基础,是人类实践成果的总结,也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常所指的标准是实实在在的一个文件,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从哲学层面上来理解标准,“标准”代表的应该是一种“关系”。 (三)广义的标准 在哲学层面上所讲的标准是广义的标准。广义标准是参照物、参照系,是认识和把握事物的依据。广义标准应该属于哲学的范畴。 (四)标准的哲学特性 ——标准的动与静 ——标准的质与量 ——标准的知与行 1、标准的动与静 标准一旦制定或被采纳,就要有一个稳定的时期,以便在实践中运行,这就是标准的相对稳定性;随着技术进步,生产、贸易和管理需求的变化,标准将不断被修订,即标准的动态性。 标准的绝对的动态性与相对的稳定性的统一,构成了其先进性和有用性的统一。 2、标准的质与量 标准没有一定的数量不行,也就是不能无标生产;但只有量没有质更不行,水平不高同样受治于人,也不能发展。 标准的量的扩充和质的不断提高是哲学上质与量的互变规律的生动体现。 3、标准的知与行 知行统一,这是哲学领域里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标准的知,就是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或标准体系的形成;标准的行,就是将标准在实践中落实。没有知不行,知道了不落实也不行。 知行统一、知成并重,这是哲学,也是标准。 (五)标准化思想的普遍指导性 “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的标准化思想,已不仅仅体现在生产、贸易等经济领域,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能看到标准化原理的应用。 要想使标准和标准化理论不断提高和广泛应用,增强指导性,就必须使其具有哲学的特性,接受哲学思想的指导。 二、标准化工作本身也应有一个标准 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讲究质量、效率和效果,而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和增强效果的必要途径就是使该项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其中,标准化又是规范化、程序化的基础或前提。 (一)标准化工作需要最佳秩序 我们是搞标准化工作的,这本身更需要有个标准。通过制定标准使活动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协调有序,形成最佳秩序,这是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标准化工作本身如果没有标准,就等于我们自己失去了这一功能和作用。 (二)自身标准化是实现标准化战略目标的要求 建立适合我国标准化工作特点的工作标准体系,实现标准化工作自身的标准化,是实现《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三)自身标准化是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的要求 用标准化手段开展标准化工作,是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建立健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准化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是当前推动标准化工作的迫切要求。 (四)地方标准化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构成 ——社会对标准化的认识认可程度; ——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地方政府对标准化的重视程度 ——标准化对生产实践的综合效果 ——标准化工作的运行机制 主要有四看: 1、社会对标准化的认识认可程度 广大企业经营者和农民的标准意识是否得到增强,标准的观念、意识是否深入人心,是否认识到标准与经济效益、质量、健康、安全的密切关系 。 2、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在标准化工作的实践中,通过学习培训,是否形成了一支在知识上懂标准,在工作上会协调,在思路上与时俱进的标准化工作队伍。 3、地方政府对标准化的重视程度 是否已经争取到地方政府的应有重视,地方政府是否把标准的制修订、推广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省、市、县级财政是否把标准化经费列入了财政体制,纳入经常性财政预算,等等 。 4、标准化对生产实践的综合效果 相对先进的各项标准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中的覆盖率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