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69)他被敌人抓住后,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析“遍体鳞伤”包含了“浑身”的意思,犯了语义重复的毛病。“体无完肤”也是类似于此,可改为“伤痕累累”。 例(70)这件事,她一直讲得津津乐道。 析 “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从句子语境来看与前面的“讲”语意上有重复,可改为“津津有味”。 例(71)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析 “贻笑大方”指“被内行人笑话。”从语境看与前面的“被人”语意上重复了。 误用规律总结之五:语意重复、搭配不当 成语在句子中充当了语法成分,也应当符合语法规则,不能违背,这类成语的误用在高考试题中目前还少见,但也不宜忽视 例(72)他极力抑制自己的激动,想冷静地分析一下这燃眉之急的紧张情况。 析 “燃眉之急”指非常紧迫的事情,不做定语,常充当宾语。 例(73)咱们俩不打不成交,一块儿干,杀它个翻天覆地。 析 “翻天覆地”多用做定语,如“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常用来作“杀、闹、吵”等词的补语应是“天翻地覆”。 例(74)听到我们班获得冠军的消息后,同学们都高兴得载歌载舞起来。 析 “载歌载舞”多用作谓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些欢乐的大型场面。句中用来作补语不行,且语境也不合。 例(75)失去的东西再好也是昨日黄花,你留不住也追不回。 例(76)本来是车水马龙,攘来熙往的小镇,现在却是万人空巷,寂静无声,呈现出冷冷清清的景象。 分析下列句中成语的使用情况,找出规律 例(75) 析 “昨日黄花”使用有误,成语中只有“明日黄花”。苏轼《旭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黄花”比喻事物虽好,但已过时,例句一是不懂语源,一是望文生义。 例(76) 析 “万人空巷”使用有误。“空巷”指街巷的居民都走出来了,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情景。苏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例句“万人空巷”的在本句的使用与原意相反,这是不懂语源而致误。 误用规律总结之六:不懂语源而致误。 某些成语来源于典故,这些成语有时表示一种认识,一种境遇,甚至意在言外,不限于字面上意义;某些成语来源于古诗文,往往有其特定含义,浓缩了许多内容,如果不懂得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特殊意义那么就容易误用。 成语的考查是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一道稳定的试题,对该知识点的复习,除了加强识记外,掌握必要的辨析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介绍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从中我们可以寻找一些整体的方向。 例(1)令人欣喜的是,在解放思想打破禁区的年代,“喉舌”终于开始说“性”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当其冲创办了性教育专题节目《悄悄话》。 例(2)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例(3)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似镜,真是巧夺天工。 例(4)这篇论文观点陈旧,论据不当,文字拖沓,堪称不刊之论。 分析下列句中成语的使用情况,找出规律 “首当其冲”现在一般用来比喻最受到对方的攻击或最先遭受灾难。将此一一代入原句中就不难发现与句子要表达的意义不相符。这是不明此成语的整体意义所致。 “差强人意”是指还能使人满意。“强”是“振奋”的意思,引申为符合。很明显,“我”不熟悉那里的情况,却硬派我去,这是“强人所难”,怎么能说还使人满意呢? “巧夺天工”指的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巧妙。而原句中如屏之苍山,似镜之洱海,均是自然的造化,并非人工所为,怎能用“巧夺天工”来言其奇妙呢 据文意可知作者把“不刊之论”理解为不可刊登的文字,这是今义释古义。“刊”本意是削除,引申作修改,“不刊之论”是不容删改的言论,即正确的言论,例句显然不明词语的整体意义,以今律古造成误用。 误用规律总结之一:? 不明成语的整体意义。 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否则,就会误解词义,使用错误。 例(5)在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错误。 在这个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文不加点”意为文章一气写成,不需要修改一个字。例句中把“点”当作标点来使用,这也是以今律古,像这类成语较多,在考查中也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用。 例(6)不少语文老师上课就是以一连串的问与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是目无全牛了。 “目无全牛”喻技艺高超,文中误用为“没有整体把握”。 例(7)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如果胸无点墨,身无长物,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长物”指多余的东西,文中误用为“特长”的意思。 例(8)去年,试制工作遇上了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度过了难关。 “爽”指差错。经过多次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