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之《柳永词两首》课件.ppt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之《柳永词两首》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乡子 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布置作业: 1、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宋词出现“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差异?是不是因为作家的不同而产生?这两派的区分基点是词作还是词人? 2、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派,为什么?写一篇短文。 结合注释理解词意,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 下片是词人想像别后羁旅生活的情景。 ①能体现感情基调的词眼应为哪一句? 提问 多情自古伤离别 三、理解诗句,品读鉴赏 (一)欣赏意境——柳词的画意美 问题(1):词的上片描写了词人柳永与自己的恋人分别时的情景,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来,并说说这个细节妙在何处?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凝噎 . 勾画图景,传递感情。 问题(2):柳永为了渲染这种离别的相思愁苦,营构这幅送别图,精心选取了哪些景和物作为背景呢?这些景物又有怎样的文化内涵? ①寒蝉 王国维“以我观物,故外物皆着我之色彩。” ②长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庚信《哀江南赋》)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③骤雨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④兰舟 原指兰木造的船,这里指代“船夫”。 ⑤烟波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⑥. 暮霭、楚天 暮霭沉沉,着色暗淡;千里楚天,空间广阔。 愁绪:綿长 浓重 无边无际 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柳永用大量的景和物渲染了一场凄凉惨淡的分别,这是铺陈的写法,是词人的眼前景,耳中声,心中情,多为写实,其实词人还在这儿设想了大量的虚景。 小结: 问题(3):这是明代的《雨霖铃》插图刊画,引自《唐宋词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插图,说说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首词中词人设想的虚景有那些? 设想的人物活动又有哪些? 1、景: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杨柳岸: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王实甫《西厢记》:“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②晓风: 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③残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2、人物活动 ①今宵酒醒何处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清照:“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②良辰好景、千种风情 “良辰好景”应是什么样的图景?这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以乐景写哀情,足见情悲之深,意味之浓。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处是归年?” 长亭送别图之所以美,就在于其中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景,才使万物凄美;惟有物,才使万物存在;惟有人,才使万物有灵;而惟有情,才使这一切都富有神韵。这首词极富美感,其画意美美在虚实相剂,情景交融,营构了一幅令人肝肠寸断的送别图景,很好的表现了“伤离别”这一主题。 小结: (二)赏析语言——柳词的语言美 “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迂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①写景语言: ②写人之笔: ③写情 之语: 多以口语来形容。 于平实朴素处见深情蜜意,形象呼之欲出。 直而不失其实;俗而不失其真。 正是这种情真、语俗的特点,让柳词跨越了民族,跨越了肤色,跨越了时空,故而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小结: (三)赏析风格——柳词的婉约美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日:“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俞文豹《吹剑录》) 人们常以“大江东去”与柳永的“杨柳岸”对举来说明豪放派与婉约派两种风格的不同,请你比较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柳永《雨霖铃》两词风格的不同,完成下表。 《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