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色素的稳定性及护色剂的护色作用机理
色素的稳定性及护色剂的护色作用机理
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 aingw@126.com
食用色素又称食品着色剂,是使食品着成一定颜色的添加剂。人
们通常通过食品的颜色来鉴别食品品质的优劣,对其做出初步判断。
所以,颜色与食品的香、味、形一样是评价食品感官质量的重要因素。
此外,消费者选购食品时,色泽是其取舍的一个重要依据;食品固有
的正常颜色刺激人们的视觉,引起条件反射而能增进食欲。反之,食
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光、热、氧气或化学药剂等作用,使天然色
素褪色造成食品色变而失去光泽。这样的食品人们会误认已发生质变,
因而使其实际使用价值已下降。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先用适当的色
素加于食品中,则会获得色泽令人满意的食品。由于食品本身的颜色
及加入的色素易变色及褪色,所以加强色素的稳定性,添加护色剂成
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的途径。我们从色素的显色机理,稳定性的影响
因子,护色剂护色机理来研讨色素稳定问题。
一、色素的呈色机理——色素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不同的物质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如果它所吸收的光,其波长在
可见区以外,那么这种物质看起来是白色的;如果它所吸收的光,波
长是在可见区,那么,它所显示出的颜色,即为被反射光的颜色,即
吸收光的补色。例如,物质选择地吸收绿色光,它显现的颜色为紫色。
食品的主要色素都属于有机化合物,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各原子之间大
都以共价键边连结起来。而根据分子轨道理论,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各
原子的原子轨道相互组合而形成分子轨道,成键轨道,其能量级比较
低;相应的反键轨道,能量级比较高;非键轨道。它们能量级高低不
同。一般地说,当化合物吸收光能时,即电子吸收光子时,就会从能
量较低的轨道(基态)跃迁至能量较高的轨道(激发态)。吸收一定
波长的光则产生一定电子激发类型,对应有相应的能量。
当物质吸收可见区域波长的光时,该化合物便呈颜色。化合物中,
随着共轭双键数目的增多,吸收光波长向可见区移动。因共轭体系越
大,电子跃迁所需的能量越小,吸收光的波长越长,以致进入可见区
域,使化合物变为有色,化合物中有些基团如-OH、-OR、-NH3、
-Cl、-Br 等。它们接于共轭体系上时,可使共轭体系吸收光向可
见区域移动,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生色团与助色团相互作用能引起
化合物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由此可见色素的呈色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
关系,结构的形式与变化内在决定着物质的呈色与变色。当色素加入
食品中,由于受到加工、酸、碱、盐、光、热、氧化等作用,使其结
构发生变化,如破坏原有共轭体系,改变共轭双键的数目,形成或损
失助色团等情况,就会导致物质吸收光的波长发生变化,如在可见区
域移动则使物质颜色变化;如移至远紫外区则使物质呈无色(即褪
色)。
二、影响色素呈色或变色的因素
那么,具体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色素变化呢?一般我们已知的因子
有:光、热、氧化、还原、酸、碱、盐、细菌、溶剂、pH、金属离
子(Fe3+、Fe2+、Ca2+、Mn2+、Cu2+、Mg2+)。例如:
在遇碱时,苋菜红变为暗红色,胭脂红变为褐色,柠檬黄微变红。
一般合成色素较天然色素耐光,耐热性要强。再例如:甜菜红是一种
天然色素,水溶液呈红至红紫色。在pH 值3.0~7.0 之内比较稳
定,在pH4.0~5.0 时稳定性最大,最大吸收波长537~538nm 。
在PH 值4 .0~7.0 之间,无颜色变化。pH 低于4 .0 时,最大吸
收稍向较短波长方向移动(pH 值为2 .0,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 ),
且吸收强度降低。同时,在575~650nm 范围内吸收强度稍有增加,
溶液的颜色由红变紫。pH 大于7.0 时,最大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pH
为9.0 时,最大吸收波长为544nm),溶液的颜色亦相应地由红变
紫。pH 大于10.0 时,溶液的颜色迅速变黄。甜菜红苷的耐光性随
溶液的pH 减小而降低;在中性区域和偏碱时,耐光性较好。甜菜红
苷溶液经紫外线照射 120 小时,可完全褪色。金属盐对甜菜红苷的
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Fe3+、Cu2+离子含量多时会引起褐变,
Ca2+、Mn2+等离子也有影响。氧和热都能促进甜菜红苷降解。降
解速度随氧量和温度增高而加速。某些氯化物如漂白粉、次氯酸钠等
可使甜菜红苷褪色。抗坏血酸对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甜菜红苷的稳
定性受食品的水分活性影响,水分活性降低,其稳定增高。当然并不
是以上提到的所有因子都对某一种色素发生作用,有耐光、耐酸,但
遇碱变色,有的耐氧化,却易被还原褪色,有的色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Mybatis框架基本介绍.pdf
- 剖析敏感性分析在周期性公司估值中的应用.pdf
- 医院-红包-现象剖析.pdf
- 简单的ACM程序技巧.pdf
- 2 CAMDS操作方法及使用技巧.pdf
- 卡农(C调浓情版)钢琴版 完整经典.pdf
- 财务管理 第三版 陈玉菁 课后答案.khda.pdf
- 超细滑石粉在不同涂料中的应用及特性_唐植贤.pdf
- 热电偶测温系统误差剖析及处理对策_张红.pdf
- 光合作用气孔限制分析中的一些问题.pdf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