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蒋微美)积极心理学对学校教育的启示课件
* 善待每一个学生 ——积极心理学的启示 蒋薇美 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 一位名人对教师的请求 我请求各位老师手下留情,您不经意的 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 思,让他的生命走廊中少开一扇窗户。 有一天,我去自由市场买西瓜,人们用手指指点 点,这不是〈实话实说〉吗?我停在一个西瓜摊前, 小贩乐得眉开眼笑说,崔哥,我给你跳一个大的, 一 共是7斤6两4,1斤是1元1角5,崔哥,你说给多少钱? 我忽然失去控制,大吼一声,少废话! 老师的启示 接纳学生: 教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价值的人; 让学生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相信学生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自身可以改变的不足之处。 关键——理念 yu 态度 理念—以人为本 设身处地研究教育对象,尊重教育对象需要,一切从教育对象实际出发;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潜能,相信每个学生潜能的多元性; 相信没有坏孩子。 关注问题背后的因素 改善与学生关系胜于研究方法策略; 接纳学生胜于改变学生的观念; 研究动机胜于改变行为。 走进积极心理学 是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 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 以塞里格曼(Seligman)和西卡森特米哈伊(Sikzentmihalyi)于2000年1月在世界著名的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共同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 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与治疗为中心。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优点和积极品质,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为重点。 积极心理学 ——研究人的优势与幸福的一门学科。 主张以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 提倡用积极心态对人的许多现象做出新的解读; 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挖掘人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生活。 ——研究重点:人自身的积极因素 走进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的形成过程 ——动物习得性无助的发现; ——推论1:人也具有习得性无助; ——推论2:人也可以获得习得性乐观; ——积极心理学的提出。 习得性无助 人类身上也存在着习得无助现象。 即当个体面临不可控的情境时,一旦 认识到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不 可避免的结果后,便产生了放弃努力 的消极认知和行为,表现出无助、无 望和抑郁等消极情绪。 习得性无能 什么叫习得性无能 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 临问题时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状 态。表现为认知缺失(失去正常 的判断能力,形成固定的消极观 念)、情绪缺失(情绪低落、抑 郁、悲观、无精打采)、动机缺 失(行为上不做任何的努力); 学业习得性无能 社交习得性无能 马丁.塞里格曼 美国心理学家, 积极心理学倡导者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强调人的本性趋于积极的; 强调对人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 提倡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 强调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专长; 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 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善意; 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的质疑和对 教师的超越; …… 善于赞赏与激励 赞赏是自我期待、自我 激励、自我发展的动力。 6种美德和24种品格力量 对美和卓越欣赏、感恩、希望与乐观、灵性与信仰、宽恕与慈悲、幽默、热忱与热情 精神 卓越 自我控制、谨慎与小心、谦虚 节制 公民精神与团队精神、公平与公正、领导力 正义 仁慈与慷慨、爱与被爱 仁爱 勇敢、毅力与勤勉、正直与真诚 勇气 好奇心、好学、判断力、创造性、智慧、洞察力 智慧 与知识 力 量 美 德 塞里格曼认为,人对事物的解释有两种不同归因风格:乐观解释风格和悲观解释风格。 归因是指个体根据已获得的各种信息,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背后所包含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和推断的过程。 乐观是指人们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解释时,对好事件作持久的、普遍的和个人的归因,而 对坏事情作短暂的、具体的和外在的归因。这 种对事件的解释方式是后天习得的 。 积极心理学倡导乐观解释风格培养 乐观者: 将好运归因于人格特质 与能力,所以好事是永 久的。遇到挫折后会很 快重新振作起来;而成 功后会继续努力。 积极心理学倡导乐观解释风格培养 悲观者: 认为好运是侥幸的,与 暂时性因素有关。碰到 挫折就会垮掉,很难东 山再起,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