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观音寺历史初探.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郑观音寺历史初探

皇家僧官寺院 新郑观音寺历史初探 文/ 《缘苑圆》编辑部整理 观音古道场 扬波驾慈航 据《河南省志▪地名志》记载,观音寺在新郑县城西南8.5 公里处。旧时村中有观音寺, 村以寺名。观音寺乡人民政府驻此。观音寺历史悠久,境内郑国名相子产墓和唐户遗址,人 杰地灵,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镇重教爱教,民风淳朴。 康熙三十三年(清)朱廷献修 (清)刘曰烓纂的新郑县志,有详细标注有新郑观音寺的具 体位置。所以观音寺应该存在于更早时期。佛教造像石碑是北魏至唐代这一时期风行的、特 有的宗教佛教文化艺术品种,在观音寺发掘出北齐河清三年石造像碑,对此碑文,《新郑县 志》有详细记载: 碑在观音寺,石裂为五,正面镌诸菩萨像及四比丘名,制甚精巧,北齐河清三年(564 年)正月十三日造。阴泐文。505 字,微作隶体,盖当时书法犹有汉魏间遗意云。原文见后。 比邱惠常,比邱尼惠方 比邱灵幻,比邱道先 维大齐河清三年,岁次甲申,四月己丑朔十三日方庚子敬造。若夫至理玄寂,非言无以 诠其景行。道宗冲邃,匪功何以表其盛德。至乃扰扰四生,皆出入于存亡之境,驱驱万有, 佥去来于是非至路。幻术虽形,驶电已灭,轮回不自,循环岂已?非建宏业,意奉灵津,昏 惑之障谁减,明达之旨焉致?然有北豫州州都白水王府行参军兼别驾毛义,擢本八桂之丛, 抽芳邓林之苑,播才俊于瑶府,藉地厚于向家。识惠清远,人为水镜。器量遐济,才实通理。 苦空无我,便损七尺之躯。缘假非有,不惜千金之货。仍有比丘僧道政,德行淹润,贞素修 显,洗心法水,构情道际。共相经纪,出入存功,遂率邑义四十人等,选自福田,瞻言胜地, 在垣垌寺所敬造石像区。石采嵩华,匠追杨邺,丽绝图绘,妙尽真容。北佩郑邑,见桓武之 旧事,南面陉山,瞰日由产之盛业。左带二水,乃延智者之居;右瞻三山,乃属仁者之宅。 千丛百果,异色同荣。叶蔽阴连,少知星月。流遁之客,得道入门。负笈之夫,陟游忘返。 桑门俊德,器令是归。荷锡名僧,岂远千里。戒行清苦,必存十善之识,言念至诚,讵违六 时之道。驯驯恂恂,邕邕穆穆,真有鹿苑之风,不无鸟山之诲。敬羡嘉处,建兹功德。其词 曰: 无小无大,梦想伊归,谁穷谁达,溘尽为非。哲人明识,惠此法机。济时以道,极手垂 衣。苦海扬波,火宅炎盛,多淦汲行,升此究竟。返迷得术,假我明命,膺感不休,功业已 竟。道生四谛,圣起三门,白鹅致善,乌鸦与恩。灵迹宏烈,敢庶斯存,镌石纪功,固本根 深。理尚冲寄,道贵清素,绝尘自此,和光匪处,崔嵬高山,浮邱已过,潺湲流水,濯瀴是 移。 新郑县志详细地描述了这块石碑的建造时间、碑文字数、碑文字体以及石造像碑的前 后内容。整体看这段碑文,在景物描写上一方面使用了传统赋体全方位多角度刻画描写对象 的手法,在语言上以整齐的对偶、排比句式,造成一种延绵不绝、宏伟壮美的审美效果;另 一方面,如果与佛经中有关内容加以对照,也可以看出佛经中邵种反复铺叙、排比夸饰的描 写手法对其产生的影响,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这一时期佛教对文学表现手法及审美观念的影 响,瑰异多姿、超然世外、奇丽深幽。中国传统的典故与佛教典故交错使用,更体现出这一 时期儒佛融合的思想在情境营造方面对于叙述性文学的影响。 “幻术虽形,驶电已灭,轮回不自”表达空苦无常、六道轮回的佛教至理。 “然有北豫州州都白水王府行参军兼别驾毛义,擢本八桂之丛,抽芳邓林之苑,播才俊 于瑶府,藉地厚于向家。……‛表达建碑的缘由。 ‚北佩郑邑,见桓武之旧事,南面陉山,瞰日由产之盛业。左带二水,乃延智者之居; 右瞻三山,乃属仁者之宅。千丛百果,异色同荣。叶蔽阴连,少知星月。流遁之客,得道入 门。负笈之夫,陟游忘返。桑门俊德,器令是归。‛表明了寺院周围优美的环境,访客众多, 让人流连忘返。 ‚荷锡名僧,岂远千里。戒行清苦,必存十善之识,言念至诚,讵违六时之道。驯驯恂 恂,邕邕穆穆,真有鹿苑之风,不无鸟山之诲。‛寺院道风纯正,吸引众多名僧,不远千里 而来。弘扬正法,教化众生,颇有当年佛陀的鹿苑之风。 下段石造像碑的功德词中,更进一步表述了“空苦无常”“四圣谛”“业”“功德”等主 旨。 这段石造像碑不仅有很深的艺术价值,更是新郑观音寺的历史鉴证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