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及血脂调节药物-20140107.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脂异常及血脂调节药物-20140107

思考题 血脂异常的危害。 脂蛋白的分类。 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降血脂药物分类 血脂异常治疗原则。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作用机制 思考题 血脂异常的危害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后果有: 冠状动脉:心绞痛、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 脑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塞、脑出血、脑萎缩等。 四肢:下肢多见供血障碍,导致间歇性跛行,完全阻塞后形成坏疽。 思考题 脂蛋白的分类 应用超速离心法将脂蛋白分为六大类: 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中密度脂蛋白(I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脂蛋白(a) (Lp(a))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2和HDL3 思考题 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CM:颗粒大,一般不致动脉粥样硬化,易诱发胰腺炎。 VLDL: 颗粒大,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似乎不起主要作用。 LDL:是首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脂蛋白。 Lp(a):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并可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HDL:有利于促进外周组织(包括动脉壁)移除胆固醇,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 思考题 降血脂药物分类 目前临床供选用的降脂药分为5类: 他汀类 贝特类 烟酸类 树脂类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 其他:普罗布考;ω3脂肪酸。 思考题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作用机制 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使肝脏胆固醇的合成减少。 本类药能使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减少,从而刺激细胞合成LDL受体加速,使细胞膜LDL受体数目增多、活性增强,导致血中VLDL残粒及LDL的清除加速。 通过抑制细胞合成胆固醇,也干扰了脂蛋白的生成。 他汀类--代谢与排泄 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为脂溶性无活性内酯,在肝脏中羟化为活性抑制物而发挥作用; 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为水溶性药物本身具有活性。普伐他汀是血浆蛋白结合率最低的他汀类药物。 阿托伐他汀和西立伐他汀及其代谢物均有活性,低剂量即可有效。 他汀类药物均大部分经胆汁排泄,因此肾功能不全者服用不影响原药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 他汀类--适应证 他汀类药物是降低LDL-C的首选药,其适应证为: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继发于肾病、糖尿病的高胆固醇血症 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包括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他汀类--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使用他汀类药物通常会产生轻度的胃肠道症状,比如恶心,腹痛,腹泻,肠胃气胀等。 肝损害 他汀类药物可诱导产生剂量依赖性,无症状的转氨酶升高,但发生率较低, 仅为1%。转氨酶升高值可为正常值的3倍。 他汀类--不良反应 肌病 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一种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横纹肌溶解*。患者肌肉组织受到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肌红蛋白,血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明显升高(高于正常值的10倍),肌红蛋白经肾脏排出体外,严重情况下,导致肾衰竭甚至死亡。 他汀类--不良反应 对内分泌的影响 胆固醇合成的抑制可以减少体内类固醇激素的分泌。但使用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西立伐他汀时,均没有使类固醇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等有明显改变。但在使用影响激素水平的药品时,应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因为它们有潜在的影响激素水平的危险。 胆汁郁积、肝病、肝功能异常、孕妇和哺乳妇女禁用。 他汀类--剂量和用法 剂量 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口服20mg/d,疗效不理想时可逐渐加量,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的最大剂量分别为40mg/d、80mg/d。 辛伐他汀常用量为10mg/d,最大剂量为40mg/d。 阿托伐他汀常用量为10mg/d,最大剂量为80mg/d。 用法 在一天总剂量相同时,一天服2次比一天服1次更有效。若每天服1次,则晚饭后服用效果更好。 胆酸螯合剂 作用机制 1 在肠内与胆汁酸形成螯合物而经粪便排出,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促进胆固醇的降解,有效地降低了血液中的胆固醇。 2 由于胆固醇浓度的降低,通过反馈机制刺激肝细胞膜加速合成LDL受体,以更多地与血液中的LDL结合,并摄入肝细胞内进行代谢,最终使血液中的LDL-C水平降低。 临床应用 降低血中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但不能降低、甚至升高甘油三酯(TG)。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 胆酸螯合剂 缺点 1 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服药量大且气味难闻。 2 影响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脂溶性维生素(A、D、K)及钙盐的吸收。 3 伴有高TG血症的患者服用后会使血中TG更高。 主要药物 考来烯胺(消胆胺)、考来替泊(降胆宁)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 药理作用 附着于小肠绒毛刷状缘,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小肠中的胆固醇向肝脏中的转运,使得肝脏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