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关心他人动机生成之负向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PDF

青少年关心他人动机生成之负向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少年关心他人动机生成之负向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PDF

青少年关心他人动机生成之负向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侯晶晶 摘 要:关心他人是青少年重要的公民品质,然而我国青少年关心他人的动机生成面 临负向因素的影响,体现在身份、时间、空间、关系等诸多方面。青少年的关心者身份受到 学校里单子式竞争者和家庭中单向度被关心者身份的贬抑;知识学习时间过度膨胀与等级隔 离的空间区隔不利于培养青少年广谱的关心敏感性;角色污名化等因素挤压潜在被关心者的 表达渠道,亦显著减少青少年产生关心动机的可能性和实践机会。本文基于国内外道德生活 案例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应对之策,以期为青少年关心他人的动机生成消除障 碍。 关键词:青少年、关心他人、动机生成、影响因素、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会议上的总报告指出,学会关心是 21 世纪全球教育的共同使 命。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是“关心人”,《国家中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将“团结互助”作为青少年的首要良好品 质。国家教育政策之所以一再强调学会关心他人,不仅因为它是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目标, 更因为它是基本的公民素养。基于此前提,社会才能以较低的成本和谐运行,国家的道德实 力才能得到提升。 20 世纪80 年代初关怀伦理学开始兴起,并逐渐对学校道德教育产生影响。目前,“关心” 的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均已取得一定成果。目前的成果多着眼于他人关心青少年的研究,尤 其是成人关心青少年的研究,而青少年关心他人的研究较少见。虽然接受关心和给予关心都 对关心关系有所贡献,但它们之间的差异仍是第一位的。从青少年给予关心的角度进行研究, 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学会关心他人。关于青少年关心他人的条件,需要对支持因素和阻 碍因素都进行前提性研究。笔者曾对青少年关心他人的动机生成、能量投注、效果反馈[1]所 [2]本文主要基于青少年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 有三个环节面临的阻碍因素做过概括性的研究。 的典型现象,专门分析青少年关心他人的首要环节即动机生成环节面临的负向影响因素,并 基于案例分析提出应对建议,以期促进青少年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会关心他人。 二、青少年关心他人动机生成之负向影响因素 (一)“关心者”身份的负向影响因素 在我国青少年的多维身份中,其关心者身份受到学校里单子式竞争者和家庭中单向度被 关心者身份的贬抑。关心动机的生成有赖行为主体认为此事与己有关、自己有责任予以关注。 身份(identity)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哲学和伦理学在许多语境中亦将其称为“认同”或 “同一性”。“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认同多倾向于对其社会生活‘边界’的划定,表征着对身 份或角色的合法性的确证”。[3]身份的建构具有主动和被动的双重特点。身份的建构、身份 的认同具有建构性和被建构性的双重特征。“镜中自我”、“重要他人”、“强势评价”等机制 加重了青少年身份的被建构基调。虽然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国教育中长期发 展纲要(2010-2020)》等宏观教育政策文本强调青少年作为“学习中的关心者”、“团结互助” 者这重身份,但是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强势话语却往往不由分说地强加给青少年单向 度的“被关怀者”和单子式的竞争者身份。 1.冗余“竞争者”身份对“关心者”身份的挤压 青少年在学校生活中的竞争具有必要和冗余之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考、高考等选 拔将是无法避免的。然而,现在学校教育中人为的冗余竞争过多过滥。幼儿园儿童吃饭、睡 觉、穿衣、坐姿、上厕所、做手工都经常比“第一”、争“最好”,小学生“红领巾”入队分 先后批次,中学生各科月考发卷时宣读排名。凡此种种,人为区分出各种“失败者”、“落后 生”,使得几乎没有儿童能幸免伤害,使许多青少年生活在对失败的恐惧中。如果缺乏安全 感这样的基础道德情感,就难以生成对他人的责任感。 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将冗余性界定为“病态竞争”的首要特征:正常竞争 与病态竞争的差异首先在于“病态竞争不断地将自己与其他的人进行对比衡量,即使是在根 本无须如此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这实际上是不关心所做之事的内容、与自身发展和需要的关 系,而是只关心行为所带来的外在效果,即给人留下的印象、声望等,是否总是在别人前面, 这样就必然将行为与自我精神发展相分离”,此外,“病态竞争导致过高的期望,因而易于陷 于失望的心理困惑之中;三是病态的竞争常含有敌意,…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